美菲軍演規模空前,小馬可仕如何調整對華政策

2023-04-23 17:00

? 人氣

上述文件提到要在衝突中防止中國在海上和空中「主宰第一島鏈」。所謂「第一島鏈」即從日本到台灣,再到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島嶼,共同對中國形成的包圍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拜登上任後「印太戰略」的戲份更重。他上任百日之際在國會一次演講中稱,「我也向習近平說過,我們會在印太地區維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就如同在北約組織在歐洲,這不會挑起衝突,而是防範衝突。」

此後,「印太戰略」與北約開始相提並論。去年2月拜登政府發佈印太戰略報告,列出十大印太行動計劃,並明確提到,「我們的目標不是改變中國,而是塑造它所處的戰略環境」。

菲律賓的「險棋」

「軍演傳遞的信號是,美菲軍事合作從杜特蒂時代的停滯中恢復過來,而且發展非常迅速,這個趨勢及速度,超過中國能夠接受的範圍。」彭念表示。

大航海時代後,菲律賓逐漸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8年美西戰爭後,勝利方美國用2000萬美元換得菲律賓主權,此後近半個世紀,菲律賓成為美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佔領菲律賓的日本成為戰敗國,菲律賓於1946年順勢實現獨立,但美國一直在菲維持著強大的軍事存在——直到1980年代,位於菲律賓克拉克場(Clark Field)和蘇比克灣(Subic Bay)的兩個軍事基地,駐扎著1萬5千名美軍,是亞洲最大的兩個美軍基地。

Standing with his family, Ferdinand Marcos waves to the crowd after his inauguration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Philippines on December 30, 1965
1965年,時任總統馬可仕向人群揮手。右二為小馬可仕。

1986年曾統治菲律賓二十年的獨裁者費迪南德·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被推翻,到1991年新上台的政府叫停這些軍事基地,但同時也開啟了每年「肩併肩」(Balikatan)軍演的合作。

獨裁者和殖民者都被送走,但2000年之後菲律賓的每個繼任者都要面對與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曾被美國殖民的菲律賓與其有極強的歷史聯繫和戰略利益;作為海上鄰居的中國,則可能對菲國內減貧、發展經濟極為重要。

2010年當選的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任內曾就南海主權爭議提起仲裁,2016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裁定中國敗訴,中菲關係下降到冰點。

2016年上任的杜特蒂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擱置南海爭議,與北京積極發展關係。杜特蒂大興土木,提出「大建特建」(Build, Build, Build),其中不少項目是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進行。在杜特蒂任內,他還一度中止重要的美菲《訪問部隊協議》。

而去年五月,曾被趕走的獨裁者馬可仕的兒子小馬可仕當選總統,菲律賓與中美的關係也開始經歷新一輪的調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