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賓觀點:給〈反戰聲明〉下個注腳─別讓台灣掉進「主權國家」的黑洞

2023-04-27 06:50

? 人氣

20230322-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 (Richard Bush)22 日出席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及台大法律學院舉行的「構築堅韌之島:困境中選擇台灣的未來」專題講座。(柯承惠攝)
2023年3月22日,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 (Richard Bush)出席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及台大法律學院舉行的「構築堅韌之島:困境中選擇台灣的未來」專題講座。(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和美國的外交須有一定的信賴基礎,小國不能讓保護者反感,這是必然的。但正因為國小勢弱,沒有太大的賭本,不像中共,即使解放台灣的戰爭失敗了,一次之後還可以有二次、三次,它也不會放棄統一台灣的努力。弱國則當避戰,它更需要會先自我保護,從政治的結構面及歷史前例出發,它如有審慎疑美的支撐點,應當是最有利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和台灣的國家利益不會一致,這是常識,美國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它的政治布局需考慮它的國家利益與地緣政治勢力的消長,這也是常識。1949年以來,台灣面臨的最大困難始終是共產中國的統一要求,而共產中國和美國有相當深的矛盾,美國卻是世上唯一可以制衡共產中國的「外部勢力」。台灣所以和日、韓社會不大一樣,有那麼強烈的親美心理機制,共產中國的武力統一要求應當是關鍵因素。這種反被武力統一的心理機制幾乎是台灣所有重大問題背後的答案,差不多結構化了。

但如果美國與共產中國的矛盾不一定要走向戰爭,或者說有朝一日碰到棘手的難題,美國也需要共產中國的協助的話,怎麼辦呢?以共產中國在當代世界所佔的分量以及世界不同地區的情勢之複雜,美國真能取代聯合國的力量,單邊決定,老大哥說了算?目前印太地區的穩定對美國有重大的利益,台美利害一致,台灣信賴美國有合理的基礎。但如果哪天其他地區的利益對美國更為重要,而美國需要中國的協助時,就像當年美國須聯中以制俄一樣,台灣該如何自處呢?當美國需要共產中國時,小需要即會對台灣帶來小傷害,大需要即會帶來大傷害。1979年元旦,美台斷交,美國承認中共,〈建交公報〉如是說:「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中(共)建交並與台灣斷交,何等大事,但美方卻在宣布前幾個小時,才將蔣經國從夢中喚醒,告知此事。

台美斷交與1971年的台灣被趕出聯合國,應當是1949之後,台灣的國家利益受損最大的事件。台灣被趕出聯合國,當然不能說是符合美國的期待,但不能說美國沒有責任。季辛吉回憶錄提到1971年7月1日,台灣駐美大使沈劍虹求見,台灣當時正為保住聯合國席位焦頭爛額,求助於美國。季辛吉卻在那一天下午要祕密飛往北京,安排尼克森訪華。美國將「聯中制俄」的卡榫栓得越來越緊時,即無暇顧及台灣。季辛吉說:那天是他任職美國國務卿期間,「痛苦的經驗」,對台灣「不公平」。顯然,他也覺得對不起台灣。台灣沒有背叛美國,就這樣受到懲罰,台灣錯了嗎?

台灣如果沒有錯,美國錯了嗎?美國依自己的國家利益作抉擇,何錯之有!如果雙方都沒有錯,但台灣的國家利益卻受到空前的損害,問題也許是客觀局勢造成的,無關於善良與否的動機。面對前科累累的新歡兼舊愛,台灣為自己考慮,朝野調整一下「親美」的步驟,冷靜而不「狂熱而喧囂」地正視局勢,應當是合理的態度。美國作為戰後維持世界秩序最大的力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美國戰後在亞洲的政策常以失敗收場,涉入越深,敗得越慘。伊斯蘭世界的情況尤其如此,伊拉克及阿富汗即是眼前的例子。而且其失敗不只是政治上的,通常也是道德上的,連當年的決策人員也不能再為往昔的決定背書。越戰如此,美伊海灣戰爭時也是如此。美國在拉丁美洲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形象大概也不好,甚至比共產中國還差,何以故?美國作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龍頭以及十七世紀以降全球化格局的繼承者,這個權力結構是否也影響了美國的民主理念的作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