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主義」可說是一切哲學與科學思考的出發點。若對萬事萬物的基礎均無所懷疑,當然也就沒有進一步尋找與思索可信知識及其根基的必要性。是否能夠從「懷疑」走向「相信」,則是一個「純粹的懷疑論者」與其他哲學與科學主張的最重要差異,至於各種思想如何擺脫懷疑論的糾纏,則攸關各種思潮的不同面貌。
既然萬事萬物均「可疑」,「美國與中國對台灣做何盤算」自然也無法例外。從這個立場來說,馮建三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所說的「每個國家都可被信任,也都可被懷疑,在台灣怎麼會有人說,懷疑美國就等於懷疑民主,非常可笑的事情」,可說在理。
不過「無止盡的懷疑」將墜入什麼都不相信的「虛無主義」,「徹頭徹尾的懷疑論」無論在哲學、科學、或者作為一種處世態度,可說都非常罕見。「疑美論」自然不等於「反美」、「不愛台」、「中共同路人」,不過在「疑美」之後,我們是否用相同的態度去「疑中」、「疑日」(以及其他國家),才是馮建三所說「每個國家都可被信任,也都可被懷疑」的真諦。
若要在「疑美」之後更進一步,那便該是去思索,我們究竟憑藉著什麼,去選擇「信任」或「懷疑」一個國家?馮建三與一同呼籲「反戰」的傅大為、盧倩儀、郭力昕等四位學者認為,烏克蘭戰爭是被北約東擴逼出來的,在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對其霸權地位的堅持下,包括烏克蘭甚至台灣,都有可能被犧牲。言下之意,四位學者的主張已非「疑美」、而是站穩了知名左翼學者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反美」立場。
美國不可反嗎?其實當然也可以,但問題仍是同一個:我們究竟憑藉著什麼,去選擇「支持」或「反對」一個國家?美國當然是當今霸權,美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積極維護美國利益,這都沒有大錯。不過美國作為一個軍工複合體,總是不惜犧牲他國利益,甚至四處挑動能夠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衝突與戰爭,則是典型的反美詮釋。堅持批判美國霸權及其偽善的喬姆斯基,也因此被左翼視為世界頭號「公共知識分子」。
喬姆斯基雖然因為總是不畏強權、堅持批判當道的立場廣受尊敬,不過他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的一系列言論,卻也讓包括左派知識分子在內的許多人大為感冒。與台灣的反戰四學者支持喬姆斯基路線剛好相反,去年也有四位烏克蘭學者對喬姆斯基的烏克蘭觀點發聲——不過他們並非熱情承繼年逾九十的喬老看法,而是公開批判這位語言學泰斗恐怕連基本事實都沒搞清楚。
這四位學者是加州大學的尤里.戈羅德尼琴科(Yuriy Gorodnichenko)、阿納斯塔西婭.費迪克(Anastassia Fedyk)、紐約城市大學的博丹.庫卡斯基(Bohdan Kukharskyy)、曾任基輔經濟學院經濟政策研究主任的伊洛娜.索洛古布(Ilona Sologoub,目前任職於《烏克蘭之聲》)。他們去年就在一封公開信中細數喬姆斯基對於「俄羅斯被迫開戰」的論述,包含了許多嚴重偏離事實的基本錯誤,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