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談書店經營的兩種轉型方向

2023-04-30 05:40

? 人氣

誠品書店。(資料照,取自誠品官網)

誠品書店。(資料照,取自誠品官網)

隨著實體書店的銷售萎縮,一般民眾的閱讀習慣也有巨幅的改變,簡言之現在社會的娛樂選擇變多了,因此閱讀不在是一件可以消磨時間的東西,舉一個過去在網路上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以前上廁所時沒手機滑怎麼辦,其實很多時候就是靠著實體書、如漫畫、雜誌、一般書籍去度過時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書的崛起,網路通路的普及便利性,也打擊了各國的出版品市場,不只是在台灣,世界各國也面臨這樣的結構性問題。但在這樣艱困的結構性問題下,書店的經營模式也面對挑戰,遇到鉅變,改變不得不執行。

當消費者被資本導向的通路商養壞胃口,認爲書本與知識的價值是低的、是需要打折才會有想購買的慾望下,對於台灣的藝文發展無疑是毀滅性的發展,這樣劣幣驅逐良幣,會使創作的量能降低,近期在立法院公聽會在朝野矚目下,引發激烈討論,而文化部長史哲也說要保護出版業,刻不容緩,但長年網路通路商的壟斷,對於一般書店而言,傳統的買賣書籍已經不管用了,更多的人是實體看書、網路購物的習慣,但書店的存在卻在此時有著不一樣的改變,重視選書的流程、實體氛圍感的建立成為主要因素,以社會學的觀點來說,消費場域會成為新的轉型要素。

筆者周遭有許多熱愛閱讀的朋友們,他們還是喜歡實體書的感覺,以及在書店消費的感覺,買書有時候不是因為CP值,不是因為書的實體品質,而是在背後蘊藏的品牌與消費價值的選擇,但如果我們多數人被便宜的文化餵養,那誰來提供藝文發展的土壤。這裡就必須談到誠品長年來為何會被多數人認可,因為以企業來說,誠品對於藝術的發展有著堅持,像是進口冷門的藝術書籍,讓許多創作者受惠,協助幫忙藝文活動推廣等,還有對於場域氛圍動線的安排,都是一般人對其品牌的實質感受。

誠品轉型推動社區小店的轉型方向,可以跟台灣目前流行的獨立書店做比較,前者的優勢是結合誠品的品牌和通路,有別以往以大型旗艦店的方式,更深入在地化的模式,而後者則是仰賴特定理念型的消費者支持,通常獨立書店樣貌、選書風格的樣貌也會有所差異,像是關注女權的獨立書店就會以性別類的書籍為主、關注設計風格的書店,就會以設計書籍為主,但是這類的書店生存,很吃特定族群的消費習慣,很難吸引到一般大眾的支持。

但是消費的模式不只是理念型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如何轉換成一般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模式,我認為誠品的這樣轉型的方向確實有其生存的合理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