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這裏是個障礙。如果中國和不丹也解決了邊界問題,那就只剩下印度了。我不認為印度會讓這件事發生。」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劉宗義向BBC表示。
他說,中國與不丹在1996年一度接近達成協議,但是卻因為印度的介入而失敗了。
不丹與中國的邊境問題,還牽涉到印度與中國之間數十年的邊界爭端。
兩國國土接壤的邊界並沒有完全劃定,而且彼此有重疊的主權主張。印度稱雙方邊界有3488公里長,中國則聲稱有約2000公里。
目前實際上的邊界從印度北部的拉達克地區開始,一直延伸到東邊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
中國持續增長的經濟和軍事體量也被很多不丹人敏銳地注視到,他們感覺與北京盡早達成協議,將對國家更有利。
「中國是一個現實。不丹能否選擇不和中國有外交關係?我不認為那是一個可取的安排。」不丹一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
印度和不丹在1949年簽署了特別條約,將德里的安全利益考慮在內。2007年的修訂條約給予廷布當局更多的自由,包括外交政策和軍事採購。
數以百計的印度士兵駐守在不丹境內,官方指他們是對不丹軍隊進行培訓。其總部設在西部城鎮哈阿(Haa),距離洞朗約20公里。
不丹評論人士,比如旺查·桑傑(Wangcha Sangey),就覺得假如不是德里據報一直堅持要不丹保住洞朗,不丹就能夠與中國達成邊界協議 。
「我們怎麼聲稱擁有洞朗?我們現在有的是洞朗仍然被我們守著的部分。我們沒有的那部分,我們無法從中國那邊奪走,」他說。
桑傑這一派的分析人士稱,不丹目前寄望於印度提供其大部分需求,特別是石油,而廷布應該通過打開與北邊鄰居中國的另一條路,以使供應多元化。
不丹首相的評論,引起了印度外交部長的謹慎回應。
「在牽涉到我們共同的國家利益,比如安全利益等事務時,印度與不丹仍然聯繫緊密,合作密切。」印度外交部秘書維奈·莫漢·克瓦特拉(Vinay Mohan Kwatra)4月初這樣向媒體表示。
「我會重申我們較早前的聲明,在確立(洞朗)三叉交匯點的問題上明確清楚地擺出我們的立場,」克瓦特拉說。
印度不希望在洞朗附近有任何調整,因為它有著巨大的戰略重要性。另一方面,像不丹這樣的國家,要向北京施壓使其放棄主張,可能很困難。
在人們談論起一個屬於亞洲的世紀時,與世界兩大崛起的經濟體同時接壤的不丹或許處在一個有利位置。但是隨著德里與北京的緊張關係持續存在,廷布卻發現自己處在一個越來越脆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