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論文工廠」已成規模產業
根據位於美國的科學信息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科學論文總發表量的23%來自中國,約為370萬篇,僅次於美國的440萬篇。同時,中國論文被引用的頻率也在不斷上升。
「我可以確定的說,中國是造假最嚴重的地區,」伯恩哈德·薩貝爾告訴美國之音。「你如果去查看那些被撤回的論文,或者觀察一下已公開的虛假論文,你會發現大部分來自中國。當然,中國不是唯一造假的地區,還有其他重災區,比如俄羅斯。」
「在有些中國的網站上,你甚至可以看到已經完成、有具體題目的論文,你只要去挑就好了。這簡直像去商店裡挑選購買一件你喜歡的體恤衫,太可怕了。」
薩貝爾介紹說,論文造假儼然已經成為一項成規模的行業。
5月8日,薩貝爾聯合其他學術界人士在醫學健康學術論文網站medRxiv發表了一篇調查報告,題為《示警手段顯示生物醫學論文造假氾濫》。由於生物醫學界是論文造假相對嚴重的災區,薩貝爾採用了他的「示警手段」(Red-Flagging Method)通過對論文一些指標的分析來估算造假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報告稱,從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疑似造假論文」發生的比例從16%上升到了28%。僅從2020年來看,生物醫學界的虛假論文數經估算大約超過30萬。從國家來看,本國造假論文發生率最高的是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埃及和印度。但是單從數量來看,中國由於龐大的論文數量,造假論文佔了全球總數的55%。
報告稱,地下論文工廠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如果以平均每篇假論文售價1萬美元來計算,此行業的年「營業額」可以高達30-40億美元。在一些極端情況下,不光是論文工廠從中獲益,甚至有些小雜誌的編輯出版人員也向作者收取報酬。
薩貝爾告訴美國之音,他本人就曾被論文工廠試圖招募,報酬相當可觀。他笑稱:「我和同行們都被人找過,誘惑還是相當大的,簡直可以拿著這錢退休了。」
新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前心理學家大衛·比姆勒(David Bimler)如今也是學界知名的打假鬥士,他曾經揭露吉林大學以及中南大學2014-2020年間超過280篇學術論文造假,而成了著名的「中國論文打假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