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不喜歡貧窮的感覺。年輕人努力工作,想辦法出人頭地,期望有一天能買車買房,讓自己跟家人過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在台灣街上問任何一個年輕人,很大機率你會得到類似上述的答案。但如果在印尼呢?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數百萬印尼人介於貧窮線邊緣。以每日1.9美元極端貧窮線(extreme poverty line)來看,目前僅不到1.5%印尼人民低於此標準。對比20年前高達19%,這是明顯的進步。
但如果改以每日3.2美元標準貧窮線(standard poverty line)來看,2022年仍有16%印尼人民低於該標準。以印尼2.8億人口來算,等於將近4,500萬的貧窮人口。
印尼總統佐克威的主要政見之一是脫貧(poverty eradication),從數字上來看,這是很合理的訴求。
但根據印尼火箭在印尼落地生根這10年間的觀察,文化差異仍是台灣與印尼的主要差異之一。
印尼年輕人面對升遷,反而心生抗拒
許多印尼年輕人,對於爭取公司內部升遷或更高職位待遇,常常顯示抗拒或被動的態度。對於習慣台灣競爭職場文化的我們來說,這一點乍聽之下簡直不可思議。
為何如此?因為許多印尼人不願承擔責任、抗拒壓力。工作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份求溫飽的工作。說好聽一點,他們寧願追求工作及生活的平衡。但倘仔細觀察,真正的關鍵是他們對於向上提升這件事,缺乏明顯動力。
這當然是非常粗略的說法。教育程度或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想當然爾會造就不同的年輕一代。但如果真要針對印尼年輕就業族群與台灣做一個最大的差異比較,答案會是「對於向上流動的動力」。
印尼火箭成立於7年前,從一開始的一人公司,到如今近百人規模,我在招募員工的過程中,最重視的就是他們對於爭取更好表現及待遇的動力。
因為沒有動力,就不會有業績成長。在帶領公司的過程中,我最常向員工強調的觀念就是:「相信我,我可以讓你們過更好的生活」。
新進員工有時半信半疑,這點可以理解。
當優秀新進員工領到第一個月的高額薪資獎金時,他們往往會感到驚訝。
當他們看到第二個月的薪資獎金時,他們會開始討論,印尼火箭也許是一間不錯的公司。
當他們看到第三個月的薪資獎金時,他們心底已經變成印尼火箭人。他們完全融入公司敢拼敢衝的企業文化,甚至主動訂下更高的業績目標。
因為他們想要更高的業績獎金。
印尼火箭的薪資待遇,如果包含獎金制度,往往是當地同業員工的2至3倍,甚至更高。
曾有台商朋友建議我:「不需要對印尼員工這麼好,他們總是來來去去、沒有忠誠度。」
但我不認為如此。只要能夠在印尼火箭待滿一年,他們就會想待滿三年或五年,因為他們想要更好的生活。
在去年的尾牙酒會上,我買了8個Louis Vuitton包包獎勵表現優秀的員工。
拿到LV包包的員工,在領獎時激動地哭了。因為這是他們一輩子無法想像的禮物。當他們拿著LV包包,回到他們的家鄉,說這個包包可能是他們半年的薪水時,他們的內心除了感恩,更是驕傲。
當全國數千萬人處於貧窮邊緣時,印尼火箭做的,卻是讓員工相信脫貧是可能的。
許多人問我,如何以一個台灣人管理全印尼人的百人公司?如何克服文化差異?
答案很簡單。召喚他們內心想要成功的慾望。
因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當每個員工都比老闆更想成功時,公司自然會大步向前。
作者現任印尼電商加速器創辦人及執行長,長期協助台灣品牌深耕印尼市場。曾獲中華民國海外十大傑出青年及中華⺠國全國商業總會第四屆品牌金舶獎。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