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全球許多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其中以亞洲地區尤為嚴峻。過去幾年,亞洲各國政府斥資數千億美元,推出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措施,企圖力挽狂瀾,避免國家走向「滅國」危機。然而,這些措施真的有效嗎?
英國廣播公司(BBC)17日引據聯合國(UN)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儘管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正試圖降低生育率,但自1976年以來,希望促進生育率的國家較過往增加了2倍。近年來,亞洲前幾大經濟體更是投入鉅額經費,力求挽救逐年下滑的生育率。
日本從1990年代開始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南韓在2000年代左右跟進,新加坡的第一個生育政策則可追溯至1987年。而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今年1月公布2022年底最新人口數據統計顯示,該國人口61年來首度減少,被視作人口曲線進入長期下滑的開端,而推動生育政策也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南韓,去年總生育率跌至0.78,打破前年0.81的紀錄,創下歷史新低。南韓總統尹錫悅日前則表示,該國在過去16年已花費超過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1兆元),試圖解決嚴峻的人口問題。
日本2022年的總出生人口數則下探至80萬人以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便承諾,預計把兒童相關政策預算,從目前的10億日圓(約新台幣2.2億元)增至一倍之多,略高於該國GDP的2%。
Asia is spending big to battle low birth rates - will it work? https://t.co/MFDuYMX5fy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May 17, 2023
「我們不需要孩子,我們有貓」
《南華早報》(SCMP)指出,中國自2020年頒布港版國安法後,不僅移民潮讓香港的人口下滑速度加劇,許多香港年輕人更表示要推遲生育孩子的計畫,或甚至打消生小孩的念頭。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人口健康講座教授葉兆輝說,「年輕一代不再相信傳宗接代的概念。」
一名自稱阿英(Ah Ying)的34歲行銷經理向《南華早報》表示,自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抗爭以來,她就徹底放棄生小孩的想法,因為隨著北京對香港的控制力道加大,並且致力推行愛國主義,她擔憂自己的小孩會被政府「洗腦」。
「這不僅僅是精神上的壓力,還有經濟上的負擔。如果我不能給孩子最好的,也許我根本不該生下他們。」阿英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去年領養了一隻貓,並把牠視為家中的成員,所以他們不需要孩子了。
多數生育政策效果不彰
對一個國家來說,人口下滑意味著全國勞動力萎縮、市場生產力下降,以及政府稅收減少和支出增加。老齡化問題更加劇了這些情況。BBC指出,日本目前有近30%人口為65歲以上,老齡化程度居亞洲之冠。
為了刺激國內生育率,亞洲各國政府推行的生育措施頗為相似,不外乎就是:新生兒獎勵金、補貼或提供免費教育、增設更多托兒所、延長育嬰假,以及減免稅金。不過,這些措施實際執行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