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G7峰會建立共識─「去風險,不脫鈎」

2023-05-23 07:00

? 人氣

2023年5月19日,G7峰會在日本廣島登場。(美聯社)

2023年5月19日,G7峰會在日本廣島登場。(美聯社)

本(5)月19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討論的問題很廣,包括俄烏戰爭、台海情勢、北韓核武威脅、綠能等,而「經濟安全保障」則是首度納入議題。為了避免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同時間訪日轉移了焦點,峰會特別提前發表聯合公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與會各國領袖一致認為,「經濟安全保障」是戰略性課題,應透過合作框架來因應,劍指中國的「經濟脅迫」。各國將揭櫫降低對中貿易依賴的目標,敦促各國在關鍵供應鏈上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以及應對中方在技轉和數據揭露的有害作為;但峰會強調這些做法不是與中國為敵,不是為了阻撓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並且呼籲與中共維持「穩定且具建設性」的關係。

這次峰會的最大成果,是建立「去風險,不脫鈎」(de-risking,not decoupling)的共識,即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所說,是在尋求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對華經貿關係。言下之意,這將提供美國的盟國,乃至於美國本身,更多與中共接觸的不同選擇。

經貿合作一向被視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拜登政府以「競爭」定義與中共的「合作」,使「脫鈎論」一度甚囂塵上。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就是一名代表性人物,他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共當局數十年來都在對美國發動經濟戰爭,因此呼籲美國政府應該在經濟上與中國「戰略性脫鈎」。

「反脫鈎論」者則認為,從川普到拜登執政以來,美國以一系列的貿易限制和保護主義行動,展開對中共的經濟圍堵,使國際供應鏈陷於斷裂,損害到美國的企業和民眾利益。美國商會會長兼行政總裁克拉克(Suzanne Clark)直言,國家安全雖然必須放在首位,「但這不必以犧牲我們的經濟未來為代價」,美國不能直截了當與中國脫鈎,而是需要精細地採取降低風險的方法。

事實顯示,在「脫鈎論」甚囂塵上之時,中美經貿關系仍在不斷深化。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美中貨物貿易總額達690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歐盟統計局數據亦顯示,2022年歐中貨物貿易總額達8563億歐元,同樣創下新高。因此,基於經濟利益考量,美國的歐洲盟友不願隨「脫鈎論」起舞。

針對G7所提的「經濟脅迫論」,中共官媒「新華社」捷足先登,搶在峰會登場前發布長達8000字的報告。報告引言說,美國慣於指責別國以大國地位、脅迫性政策、經濟脅迫方式要挾他國服從、搞脅迫外交,「但事實上,美國才是脅迫外交的始作俑者。」報告並且列舉過去數十年美國對古巴、北韓、俄羅斯、中國、白俄羅斯等國,甚至盟友日本、歐洲,實施各式各樣的脅迫外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