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呂心純—台灣唯一緬甸音樂研究學者的奇幻旅程

2023-05-26 05:50

? 人氣

呂心純(右一)在今年新北市接地祭演奏竹琴,小兒子(左二)也在台上打拍板及鈔鈸等節奏樂器。(呂心純提供)

呂心純(右一)在今年新北市接地祭演奏竹琴,小兒子(左二)也在台上打拍板及鈔鈸等節奏樂器。(呂心純提供)

從小學習西方古典樂,大學玩管弦樂團的呂心純,總夢想著有一天去德國,把自己的長笛技藝往前推一步。大一那年,她跟著老師走了一趟絲路,從西安到烏魯木齊將近二十個小時的火車上,發現當地人都在唱台灣流行歌曲,她一路嗨的跟他們聊天唱歌,原本的陌生人有了交集,發現自己好喜歡聽人的生命故事、很想了解異地文化;途中她一直脫隊,跟不同的人交流對話。那次旅程以後,呂心純開始有另外的想法:西方古典音樂可能不是唯一可以了解聲音或表達情緒的方式,跨文化交流才有更多意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新北市中和緬甸街附近長大的呂心純,直到1998年第一屆潑水節,才知道街坊鄰居原來是從緬甸仰光來的華人,他們隱身在人文生態多元的中和,熟識的麵包店老闆娘接待很多緬甸來的孩子學中文,她好奇地也去學緬文,「在五坪不到的小房子裡擠滿各種年齡的小孩,只有我是學緬文的大人,小孩都覺得我這台灣人好奇怪…」,呂心純笑著回憶。

那時她已是研一學生,完全不了解潑水節文化的她還沒進入活動現場,聽到擴音器發出的聲音,令她為之震懾,「那節奏從來不在正拍上,一下快、一下慢,太神奇了!」聽來似乎漫無章法,身體卻跟著律動,現場約四五百個男男女女在台上台下手舞足蹈,對音樂回應的方式跟台灣人很不一樣,這樣的文化實在太特別,她當年就買了張機票去緬甸。

行前一晚,想配副眼鏡,眼鏡行老闆也是緬甸華人,一聽這女孩要獨自前往,臉色大變,直說太危險,老闆立馬撥國際電話給仰光的家人,呂心純第二天下機就有一名導遊和司機來接,更令她想不到的是,眼鏡行老闆在緬甸擁有的音樂資源,「那八天,國際知名的嗩吶與豎琴老師都到飯店來教我,五天我就學會兩三首曲子;看到緬甸嗩吶的簧片,既非單簧也非雙簧,而是八簧!以蘆葦莖綁起來的嗩吶看起來很奇怪,吹起來之響,很難吹,氣流必須吹入八簧裡面,還好我是吹長笛出身,肺活量不錯,吹出來的聲音讓老師非常高興,他就是國際級大師U Myat Gyi。」

台灣唯一的緬甸音樂研究學者呂心純在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暢談她在緬甸的奇幻旅程。(作者提供)
台灣唯一的緬甸音樂研究學者呂心純在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暢談她在緬甸的奇幻旅程。(作者提供)

1970年代,美國進行爵士外交,派知名的豎笛爵士樂手 Benny Goodman和Count Basie到緬甸文化交流,當時就是由U Myat Gyi教美國樂手緬甸音樂。大師看呂心純短短幾天就學會別人兩個月才學得會的樂曲,把她帶到緬甸表演藝術學校表演;事實上,緬甸的表演藝術教育就是由這一批國際級、能力最強的老師由宮廷傳承下來而制定的,與大師交會的奇妙境遇,讓她形容這是一趟奇幻的旅程。「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竟然第一次就遇到最好的老師,後來我在台大教書,也把這些老師請到台大來教學生怎麼彈奏緬甸樂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