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可能是印度獨有的嗎?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西萬·安德森(Siwan Anderson)發表的另一篇論文認為,與印度不同,在包括歐洲在內的許多社會,嫁妝支付隨著財富的增長而下降。安德森表示,在印度等以種姓為基礎的社會,財富的增加也導致了嫁妝的增加。
韋弗和奇普倫卡表示,他們的研究發現,關於嫁妝習俗興起的傳統解釋幾乎沒有證據。
一種理論認為,嫁妝是在高種姓家庭中實行的,隨著低種姓家庭效仿這些做法來提高他們的社會流動性,嫁妝也隨之傳播。這項新的研究表示,這一點尚不清楚,因為嫁妝的習俗在高種姓和低種姓群體中幾乎同時開始。
此外一些專家認為,低種姓女性嫁給高種姓男性的願望推動了嫁妝的變化。韋弗說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跨種姓婚姻太少了」——在被研究的婚姻中,94%的印度人在他們的大種姓群體內結婚。
那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接受教育,嫁妝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過去二三十年裡,印度女性受教育程度有了顯著提高,超過了男性。韋弗表示,這可能會導致要求嫁妝這樣的做法減少,但目前沒有支持這一現象的數據。
但該研究確實發現證據表明,在一個地區受教育的女性越多,「嫁妝金額就會減少」。
然而,研究發現,與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相比,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的影響要小得多。這可能是因為女性不太可能工作,並且「在勞動力市場上從她們的教育中獲得經濟回報」。
顯然,促進婦女的教育和增加她們的勞動力參與可以幫助解決嫁妝的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