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海的另一端

2023-05-31 05:30

? 人氣

作者隨前總統馬英九訪中時拍攝的照片。(作者提供)

作者隨前總統馬英九訪中時拍攝的照片。(作者提供)

交流貴「誠」,始於傾聽,揚於對話,終於互信。不放棄對話的誠意,與彼此的克制,是交流的契機,畢竟陌生的雙方,若流於隔空猜忌,永遠也不會有了解,甚至和解的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海的另一端是什麼?是溫暖的朋友?是嶄新的世界?還是邪惡的敵人?海的對面,什麼都有,也存在許多和你我一樣的人,好人、壞人、風趣的人、無聊的人,我們或有不同,但也或許沒差這麼多。可怕的是,如果在了解這些之前,便不斷向對方傾倒敵意,把所有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怪給對方,不斷滋養仇恨,並以此教育下一代,最終迴向自己的,也會是當初那鋪天蓋地的惡意。

為何不先談談?

連續12天11夜,元首級的飯店套房、專屬的通道與貴賓室、數場高層級會見、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與道地小吃......,這是首次踏上中國大陸的馬總統,以及隨團參訪的我們,所受到來自中共當局的高規格款待。我們努力表現得進退有據,卻掩不住心中的驚訝,活像是進入大觀園一般。

也是12天11夜,鐵人式的參訪行程、連續的舟車與社交、漏夜搶時間休息、睡不夠的惺忪睡眼與彈性疲乏......,這是馬總統訪問一貫的日常,以及我們被愛屋及烏之餘,必須有所覺悟的、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我們努力表現得精神飽滿,卻擋不住連連的呵欠,團員只能暗地互吐苦水!

我們這就來談。

和「黨」的第三類接觸:溝通的藝術

身為少數能夠陪同出訪的團員,最難得的便是和「黨」直球對決的機會。基於禮貌,我們不投觸身球。

在民主的社會裡長大,總會聽見各式各樣的聲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像世間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變」,公眾事務的真理就是「沒有誰是絕對的真理」,永遠存在抱持不同意見的人。如果有什麼是無法挑戰、不可撼動的存在,那問題肯定很大。

因此我們需要溝通。溝通不見得是為了說服誰,消極來講是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接受「就是有人和自己不一樣」;積極些則是試圖討論出雙方都開心、舒服的方案,並按此執行,降低衝突的機率。

大部分的臺灣人聽到「共產黨」三個字,多少都會有種奇怪的感覺。那是一種夾雜著不安全、不信任,卻因為相同的語言、文化而有所期待,又受到海峽阻隔與民主體制保護,而能盡情戲謔對方的複雜感覺。輔以媒體刻意營造其強勢、專斷的形象,便成了我們潛意識裡的「中共」,那群海峽對岸用飛彈瞄準我們,嘴裡卻喊著「兩岸一家親」,時而親切、時而翻臉的熟悉陌生人。

真正和「黨」見了面,我們發現,所謂的中國大陸、所謂的共產黨,其實和你我一樣,就是一個一個活生生的人,所組成的某種社會組織與體制。這群人,願意聽我們說話、聽得懂我們的梗、飽讀詩書、富幽默感,也和我們同樣地歡笑、閒話家常。造訪每個省市,我們皆與當地臺辦,甚至是中央臺辦的官員們同行聊天、同桌共餐。不知是刻意營造,又或是他們真想表現親民的一面(就過往的認知,大陸的「官」與「民」是非常有距離的),我們都被要求哥啊姐啊地叫,就像普通旅行團裡會遇到的叔叔阿姨那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