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大欺小、強壓弱的格局,一般人既痛恨民進黨的專制霸道,又歸怨於國民黨的分崩離析,徬徨猶疑,計無所出,終是渴盼著能有新興勢力的崛起,得以終結此一亂象。
如果用「如大旱之望雲霓」來形容對藍、綠兩黨都深為不滿的群眾,可以說是再貼切也不過的了。望雲霓佈雨而解旱渴,雖僅僅是一小片油然的水雲,也是足以期待的,卻無奈有時偏偏就是密雲而不雨,或是細雨陣雨,既小又急,不能副其所望,過去曾一度震驚人耳目的新黨、台聯黨、親民黨,豈非都是如此?
前此的幾個暴起暴落的政黨,其之所以未能讓民眾作出「第三種選擇」,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基本上都可以視為藍、綠兩黨的分支,新黨、親民黨,原就是從國民黨中分裂出來的,而台聯黨則無異於民進黨的側翼,因此最終還是被消納或回歸了。
「白色力量」的重要性
民眾黨的情況,似梢有不同。首先,民眾黨的主導者柯文哲,原先屬於「墨綠」,甚至可以說是由民進黨以「禮讓」方式,一舉扶植起來的,但上任未久,就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一方面是柯文哲相當聰明自負,自己也對政治有其理想的規劃,雅不願成為民進黨的「傀儡」;一方面也因他在後來越來越發現到民進黨黨的「惡」,套句他自己的話,「比國民黨還糟糕」,以此,不但逐漸擺脫民進黨的牢籠,更寖漸成為民進黨的眼中釘、肉中刺,對他的攻擊,既強而猛,且幾乎是無日無休的。而由於柯文哲個人獨特的魅力,他的成員,也來路多端,藍、綠兼收,台北市政府的小內閣,就頗似「聯合政府」的雛形。儘管柯文哲8年的台北市政建設,評價不一,但也因其廓然無私的態度,贏得了政治光譜上淺藍、淺綠及更多中間選民的信賴,這也是他藉以成立民眾黨,並在藍、綠光譜之外,別出一格,以「白色力量」作號召,而得以與民進黨、國民黨鼎足而三的最大原因。
「白色」的寓意,是相當深遠的,從字義上說,代表著純潔、清白、光明與希望,柯文哲沒有太多藍、綠政黨的包袱,從政8年,清清白白,也沒有若何可議的把柄,這正是許多藍、綠的政治人物所缺乏的特點。從色彩學的角度來說,白色本來就是被定義成「能包含所有光譜中顏色」的一種基本顏色,也正與柯文哲藍、綠兼收,唯才是用,廣開方便門,大展包容量的作風吻合。再從光學的角度來說,彩虹的七種顏色,如果混淆在一塊,就成了黑色;但如果是光線,則就是充滿光明與希望的「白色」,對諍於目前政壇泛濫的「黑金」,更是對症的良藥。這對痛厭了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選民來說,自然也就成了「唯一不二」的「第三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