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摘(1):丟下不曾行房的元配 奔向新世界

2015-05-07 05:20

? 人氣

武昌首義飄揚在武昌城內的鐵血十八星旗。
辛亥革命前四年,毛澤東奉父命娶妻後,頭也不回離家奔向新世界,圖為武昌首義飄揚在武昌城內的鐵血十八星旗。

無緣之妻羅一姑 勉強活過廿歲

毛澤東非常勉強地忍受了這一切儀式。據他說,他沒有和新娘圓房,也從來沒有和她一起生活過。毛澤東對於他的第一次婚姻非常不重視,以至於根本記不得當他們下聘時,他太太究竟是幾歲。他不經意地向史諾提到這段婚事時說:「我十四歲的時候,父母給我娶了一個二十歲的女子。」事實上,羅一姑當時是十八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很難相信一個十四歲的青少年男孩拒絕和一個十八歲的姑娘同床共眠,但是我們沒有證據可說毛澤東對史諾的說法不實。不過,《韶山毛氏族譜》卻有一筆奇怪的記事,指說毛澤東和羅一姑生了一子,名「遠志」,又不知是何原因,送給楊姓人家撫養。沒有人曉得是否確有其事,但是極有可能是編寫《韶山毛氏族譜》的人搞錯了。因為別處毫無任何證據可據以說明確有這樣一個小孩出生。

革命青年陳天華的文字,對青年毛澤東產生巨大震動。
革命青年陳天華的文字,對青年毛澤東產生巨大震動。

婚後不久,毛澤東離家出走,住到韶山一個無業學生的家約一年時間。他繼續如飢似渴地讀書,沉浸在古代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前漢書》之中。這些書描述古代中國偉大統治者—英雄與反英雄、武將、政客和思想家—的言行事蹟。他也注意到當代人士的作品,浸淫在一位改革派人物馮桂芬一八六一年編寫的《校邠廬抗議》之中。它細述外夷對中國的侵略,提出「採西學、製洋器、籌國用、改科舉」的新建議,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毛澤東也讀到青年革命黨人陳天華寫的一本小冊子。他聲稱這本小冊子「在我年輕心靈上,留下磨滅不掉的印象」:「我現在還記得這本小冊子的開頭一句:『嗚呼,中國其將亡矣!』這本書談到了日本佔領朝鮮、台灣的經過,談到了越南、緬甸等地的宗主權的喪失。我讀了以後,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可憐的羅一姑。村民背後竊竊私議,說她「既非人婦、又非婢女」。她默默忍受羞辱。毛澤東的一位傳記作家菲力浦.蕭特(Philip Short)寫說,韶山有些村民相信她是以毛澤東父親小妾的身分留在毛家。不論這是否事實,她沒有活得太久。一九一○年二月十一日,她死於痢疾,勉強過了二十歲生日不久。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兩位作者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左)、梁思文(Steven I. Levine,右)與書封。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兩位作者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左)、梁思文(Steven I. Levine,右)與書封。

*本文選自《毛澤東:真實的故事》(聯經出版)第二章〈新世界的分水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