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華志觀點:國產化,害慘了台灣的離岸風電

2023-06-08 06:50

? 人氣

之前我跟一位非常優秀的印尼籍焊接工作的工地主任喝咖啡。他給我看了一些照片,什麼樣的焊接是好的,甚麼樣不可以。「這個我們都需要重做」,他指著一個台灣同仁焊的歪歪扭扭的焊縫。下一個圖片我看到了一個台籍的焊工,一根香菸刁嘴裡 ,安全眼罩不知道為什麼架在額頭上,正在焊接金屬。旁邊站了三四個焊工圍觀,也沒有戴眼部保護。「這是你們公司的同仁?」他點了頭。很不幸的是,印尼,泰國,越南,甚至東歐國家都產生了很多優秀的焊工。但台灣很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一套套筒式水下基礎是「台灣製造」的,但是鋼管是進口的,在台灣焊接,而需要為了高階級的焊接而需要引進大量的高級焊工,甚至有些「半成品」還可以從韓國直接進口,我們到底達到了甚麼?成本跟世界價格差那麼多的行業真的可以有朝一日轉出口商嗎?

「國產化很容易就會造就壟斷」,這是丹麥風機廠商維斯塔斯(Vestas)的台灣總經理羅伯森(Alex Robertson)在台灣市場奮鬥後悟出來的道理。因為在台灣只要工業局認定「有人肯做」任何一個項目,他就會被放在至少需要在台採購60%的「關鍵發展」項目。

好笑的是,羅伯森發現往往沒有放在「關鍵發展」項目的台商反而更有競爭力。因為他們知道要得到訂單,就不能跟國際價差太多。台灣是電子業製造的大國,老早就知道為什麼客戶會要求第二供應商,甚至沒有的話會不費心血栽培一個出來的道理。任何產業都是同樣的:沒有競爭的公司,為什麼會給你有競爭力的產品品質跟價格?

「台灣能做,就要台灣做」思維另一個畸形結果的例子就是變壓器。變壓器事實上是一個全球都在搶的零組件。如果真的能在台灣做真的很不錯。但是台灣廠商只有願意做變壓器裡面的線圈(coil)。後果就變成「全世界最沒道理的產業鏈」。在台灣製作的線圈,運到歐洲製造成變壓器,再運回台灣的離岸風場使用。

羅伯森不是希望台灣完全放棄國產化,但是他希望加入適當的彈性。與其選擇二十幾項「關鍵發展」項目一定要60%台灣製造,他希望整體「在台製造」定一個分比。這樣的話,廠商還是需要支持台商,但他們可以有所選擇,可以避開最不合理的項目。另外,他希望工業局盡量考慮零組件的完整性。台灣能夠製造一個完整的零組件比做零件裡的零件更有效益跟日後的出口可能性。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覺得我在唱衰台灣的產業,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不捨。台灣的確擁有很好的風場,也很需要低碳的電。這本來應該是個完美的組合。就連「國產化」這件事,如果有用心設計出比較彈性,不違背競爭原則的遊戲規則,也不會變得那麼傷。 我們的強項是什麼,政府應該去了解,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支持」一切可能在台灣製造的零件。

看清楚,我們是一個腹地狹小,趨向少子化,甚麼原物料都需要進口的島嶼。電子業是我們的強項。大型的鋼鐵製造也許不是。

最近台灣的離岸風電業真的不平靜。德國的資深開發商RWE決定離去台灣市場,區塊開發3.1的開發商六個裡面不知道有幾個真的會簽行政契約,而雲林的允能離岸風場又滑了一個樁!當然,這並不全然是國產化的後果。但即時調整國產化的遊戲規則的確可以在市場鬆動搖擺之際提供一點穩定的力量!

*作者為獨立記者,擁有自己的英文離岸風電媒體「台灣風力發電解密」 Taiwan Offshore Wind Unredacted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