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政府須避免再次成為Trouble Maker

2018-08-23 06:0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於外交部宣布與薩爾瓦多斷交後,發表重要談話。(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於外交部宣布與薩爾瓦多斷交後,發表重要談話。(顏麟宇攝)

薩爾瓦多與我國斷交,這是自蔡英文上台後第五度失去的邦交國。蔡政府上台後其外交及兩岸政策受到的挑戰從未減緩,適逢選舉年,外交的窘迫想必也會成為國民黨攻擊的目標,且進一步將罪魁禍首指向蔡英文看似晦暗不明的兩岸論述;對一般國民而言,最直覺的反應大多是民進黨政府無力面對兩岸關係,甚至指責兩岸紅利的消失,這也是對岸希望達到的效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上述的劇碼真的能夠看作蔡政府的戰略錯誤嗎?筆者並不完全認同;事實上,台灣長久處在國際強權爭鬥的風暴中心,以近期的發展而言,美國陸續通過《台灣旅行法》與《國防授權法》,明顯看到中國政府急得跳腳,這些防共政策象徵性的塑造臺灣在國際上的親美形象,必然會成為中國在外交想定上考慮因素,這些卻是國內民眾較少注意到的細節之一。

回到國內,筆者認為,蔡英文的兩岸及外交策略其來有自,回顧民進黨首次執政,扁政府八年,國際處境每況愈下,執政初期,陳水扁提出「四不一沒有」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經貿政策,一片善意仍未獲對岸接受,才使得扁政府轉為強硬,但硬碰硬的結果是造成兩岸緊張,甚至被美國指稱台灣是”trouble maker”。

蔡政府上台後,面對兩岸及外交情勢,主要有三條軸線,首先,「維持現狀」以維持最小的兩岸變化為主,不刻意拉攏中國;其次,「以新南向政策」試圖開拓台灣的經貿新藍海,降低台灣對中的經濟依賴;最後則是拒絕金錢競逐的外交關係,這顯然是吸取了前次執政經驗所做的修正,並且正在發揮效果,否則中國大可以同樣實施「冷戰略」即可。

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國不斷加大施壓力道的同時,蔡政府應該要謹守施政軸線,並避免再次成為”trouble maker”,此時台灣正處於對外關係轉型的陣痛期,拋棄過去面對中國零和賽局式的競爭關係,走下賭桌積極發展多元的國際關係,才是臺灣長治久安之道。

*作者為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