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行政契約期限六月三十號就要到了。台積電不買賬,開發商只好想別的方法,但是會需要台灣政府的配合。
「我們努力在湊有願意付我們要的價錢的客戶,他們可能各買100MW。但是為了讓國外銀行可以接受這個顧客群的較低信用評等,我們需要提供一個應變計畫(fallback),讓融資的國外銀行比較有安全感。」
最直接的「應變計畫」其實就是請台電站出來承諾如果CPPA出了任何問題以「低一點,可是不要低太多」的價格收購這個風場發出的電。這也並不是完全不合理的。歐洲風場的應變計劃就是很直接的賣到電力市場裡。但是台灣沒有電力市場,只有台電。
只是,那之前說好的零元呢?「我們當初會標零元是因為政府把競標價格上限壓到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數字了(2.18元)。懂嗎?」
我還記得兩年前,在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遊戲規則發表的公開會議,沃旭的台灣負責人說,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會陷入「三角難題」(trilemma)。第一,國產化的沈重壓力,第二,超低的競標價格上限,第三,風場上限500MW。沃旭也為此毅然從3.1缺席。快轉到今天,時間證實這「三角難題」真的是台灣離岸風電不可承受之重。
當然,除了當初政策如意算盤打得太過頭,台灣的運氣還真不好。不管是雲林連後出包,或是台海地緣政治的惡化,這都讓國外銀行想打退堂鼓。俄烏戰爭後歐洲大肆興建風場,也讓很多開發商「想家」。這一切都是成本,而我們也不應該期待台積電跟其他的企業無上限買單!
大環境是我們沒有辦法逆轉的,但政策還是有改善的空間。「解鈴還須繫鈴人。」台灣政府需要馬上開始「拯救離岸風電大作戰」。也許這一切還不會太遲。王美花部長日前回應台積電,說未來離岸風電所發出的綠電將全數賣給企業。如果真的要這樣,離岸風電必須蓋的下去,也企業一個綠電買的下去的方法!
*作者為獨立記者,擁有自己的英文離岸風電媒體「台灣風力發電解密」 Taiwan Offshore Wind Unreda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