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美術館時代的變革和意義,美術館該何去何從?

2023-06-17 05:30

? 人氣

 (四) 看法和建議

為避免美術館過度娛樂化,增加學術價值和鑑別性服務能量,茲舉以下幾點作為看法和建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 做好市場區隔和市場調查,台灣許多館場由於未做好市場調查,未能將館場在市場上與其他館場作出區隔,使其市場腹地重疊,客群重複和衝突,以至於參觀館場的人數彼此競爭,供給大於需求,導致參觀人數不足,甚至成為「蚊子館」。

2. 深耕在地做好社區營造,並多元化使用。其實美術館的功能不一定只能是展覽、文創、飲食,也可以是社會運動、民眾公共活動空間,不一定要以「美學」為凝聚力,有可以以「食、衣、住、行、育、樂」。為彼此相遇相聚的空間,藉由「議題性」的「共筆書寫」,凝聚民眾共同生命記憶和共鳴、共識。使之成為社會對話的場合,以及社會行動的基地。

3. 策略化的館際合作: 當代美術館的服務內容日益廣泛,有時非一美術館能面面俱到。因此如何與他館形成策略聯盟,擴大館際服務的可能性和連結,不僅可提高展覽與研究的品質,也能提供更多服務尤其地方美術館,其收藏往往不如歷史悠久的大型美術館,因此多利用策略聯盟或館際合作,是當代美術館的重要工作。

4. 學術化和產業化: 美術館應與當地產業企業合作,以及與當地學校進行連結。藉由學校師生的實習和顧問,始知有學術化、學理化的基礎,藉由學生和老師們作好田野調查,使美術館運行上更得心順手。並藉由與在地產業企業連結,以企業的資金和資源、空間、產品做為獎勵和輔助,使美術館開源節流,加入民間企業的效率和行銷管理的效益。而企業也可以藉由產品做為獎品,提升企業的名聲及行銷。亦可提供空間給藝術家展覽與美術館空間雙管齊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5. 雲端化和應用加值系統,如故宮博物院的數位典藏和圖像授權,以及電子書、電商文創。美術館應走向數位化、智慧化,透過「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始知福和《文創法》的目的促進經濟和就業機會,並提升全民美學素養,使生活環境之提升。藉由網路呼應時代潮流,打開國際通路,成為當今美術館的必經道路。而未來元宇宙、NFT、AR、VR、MR走向更是一大契機,美術館影打開心胸勇於嘗試,迎接新時代的來臨。

(五) 結論

台灣近年來出現大量興建美術館的現象,反映台灣整體經濟與社會環境整體性的成熟,藝術世界渴望新美術館能帶動城市和當代藝術發展,促進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並使城市文化提升。將產業升格成「無煙囪產業」,進而「知識經濟」的方向之前行,將紅海市場轉向藍海市場的轉型升級。同時能與觀眾進行更廣泛和深入的連結個人看法是希望美術館能成為民眾共同記憶的文化基地,亦能同時把握美術館的藝術專業,使美術館真正成為一個傳播藝術知識、開展審美教育、交流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使美術館成為在地社群不可或缺的活動去處和文化風景。

*作者為南科工人、美術畢業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