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聯準會這次不升息,暫停還是準備轉向?

2023-06-16 07:20

? 人氣

聯準會6月暫停升息,圖為電視上播放著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記者會片段(資料照片,美聯社)

聯準會6月暫停升息,圖為電視上播放著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記者會片段(資料照片,美聯社)

本周美國聯準會召開利率會議,決定暫停升息,但預估到年底前還要升息2次,外界再次對聯準會「是鴿是鷹」、這是暫停升息、還是準備轉向的升息盡頭爭論不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更真確的解讀應該是:這個節骨眼既無鴿派亦無鷹派的聯準會,一切惟通膨數據是問,細看主席鮑威爾過去與這次的談和就可知。

從去年開始啟動升息,歷經連10升之後,聯準會本周的會議決議維持利率不動在5%至5.25%區間,而依照「點陣圖」來看,預估到年底前還會有2次升息,年底前利率會到5.6% 左右,高於市場普遍預估。至於市場則對後續升息的速度、進程─如7月是否升息,看法不同;甚至有人已在猜測降息開始的時間了。

不過,所有的看法、猜測都不必太當真,因為未來的升降息走向、速度,全部只繫於一件事、一個數據:通膨情況、物價指數。

以6月這次的利率會議而言,到底是會繼續升息還是暫停,各方猜測不斷又反來覆去,時常根據某某官員偏鷹(或偏鴿)派的言論、說法而變化,但實際上最後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就是會議當天公布的5月通膨,這個月降到4%,低於外界預期,更是2年來最低。

就是這個數字,讓聯準會有暫停降息、讓市場喘口氣的空間。在此之前,4月的通膨已降到4.9%,但其實這個數字還是太高。可以想像一下,如果5月的通膨維持4.9%,聯準會就可能失去暫停升息的空間。如果非常不幸的通膨再次上揚─例如回升到6、7%,不必懷疑,聯準會必然繼續升息,而且幅度會是2碼而非1碼。

對升息壓制通膨這件事情上,有2個因素深刻的影響聯準會的決策。一個是歷史因素,70、80年代對抗通膨的年代,有2位聯準會主席分別扮演正反面角色,一個是讓貨幣政策「時鬆時緊」、結果一事無成、通膨益發嚴重的柏恩斯;一個是不管經濟死活、無懼失業上升、一路把利率拉高到20%、終而成功杜絕通膨的伏克爾。

因此歷史的教訓是:對通膨是「寧可錯殺不可錯放」,不惜讓經濟不景氣也要先逼死通膨。鮑威爾當然想當伏克爾而不是柏恩斯。

另一個影響聯準會的重要因素是其自身的失責,這波通膨再起時,聯準會一直認為只是「短暫現象」,錯失在第一時間就出手捏死通膨的機會。而通膨這種事是:一旦讓其「坐大」、成氣候,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與代價才能壓制住。聯準會要為其錯誤負責、贖罪,因此非要以殺死通膨為第一要務不可。外界看到的就是先前縱然在銀行倒閉、市場震蕩時,聯準會仍是持續升息不妥協。

所以,要猜測未來升息的步伐,可以不必太過份執著於官員的鷹鴿說法,而是看通膨數據─事實上官員說法偏鷹偏鴿,也是時常依照通膨與經濟情勢改變。例如,現在市場已在猜測7月是否會恢復升息,而鮑威爾對此是「拒絕透露 7 月是否會再度升息」。

他當然拒絕透露,因為他也不知道答案,屆時是否升息還是會由數據決定。例如,6月通膨如果再次上揚到6%,聯準會勢必非再升息不可;但如果通膨能降到3%,那就可考慮再暫停升息,甚至如直接就降到2%,就根本不必再升息,這時這波升息才能說走到盡頭了。

至於市場期盼的利率政策反轉為降息的時刻,各種猜測都有,最快的是今年底、慢一點的明年,其實都是錯的,決定關鍵同樣在通膨數字。只有在通膨降到2%的目標值、且持續穩定一段時間後,聯準會才有可能降息。因為過往的經驗顯示,通膨是有相當的「黏著性」,太快轉為降息,會讓通膨死灰復燃,2年多對抗通膨的努力前功盡棄。

因此,不必期望降息能很快來到。鮑威爾其實也說得非常清楚:「只有在通膨明顯下降的情況下,降息才會是合適的,再說一次,我們談的是幾年的時間」。所以不必太寄望很快能看到降息出現。

萬一短期內看到聯準會反轉降息,也沒什麼值得高興,因為那代表的是經濟、金融出了大問題,聯準會被逼非降息不可,只好把通膨丟一邊去。至於台灣央行的凍漲利率,在通膨相對低、經濟又陷入衰退之時,這個決定並不讓人意外,算是「情理之中」。

下次再聽到鷹鴿之爭時,都不必太相信,記得,一切惟通膨數據是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