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選項」最佳解:國民黨國會最大黨
柯文哲剛好相反,民眾黨連區域立委提名都有困難,却靠柯一人說風是風說雨是雨,缺乏基層組織力量支撐,難免虛張聲勢,即使如此都能嚇得國民黨人頻生蹭柯之心,恍若未覺,侯友宜聲勢高的時候倡議「藍白合」,侯友宜聲勢低的時候主張「非綠大聯盟」,不論何者都說明一件事:國民黨根本就沒有贏的信心 ,侯友宜民調落居老三,甚至還有「換侯說」、「柯侯配」、乃至逼辭新北市長,不論哪一種論調或主張,提振不了侯友宜的聲勢,只會讓民意落後的態勢雪上加霜,「西瓜偎大邊」不只是諺語,而是選舉定律。
柯文哲聲勢竄起後,再要壓下去,難度絕對比想像得更大。第一,柯文哲無「官」一身輕,賴清德還要扛民進黨與蔡政府的包袱,柯文哲除了說錯話,大抵找不到硬傷;第二,柯文哲即使尊扁拉英,駡起民進黨絲毫不留情面,切合「討厭民進黨」的民意,駡起國民黨同樣頗合「恨國民黨不成鋼」的民意,別人的左支右絀到柯出牌立刻左右逢源;第三,話隨便說立場隨時可轉彎的柯文哲,能得到民意支持,除了柯的個人特質,或許柯的口頭禪「垃圾不分藍綠」真的發揮洗腦作用,經過政黨三輪替的台灣,兩黨之外的第三種選擇,再次成為選項。
「柯文哲選項」的最佳解:總統民眾黨,國會最多席次國民黨,民眾黨立委席次要能發揮過半的關鍵少數力量,則柯文哲口中的「聯合政府」,就不至於完全失去主導力量,而政策法案預算還有選擇與國民黨或民進黨合作的彈性。陳水扁時代三黨不過半的政局庶幾近乎之,但陳水扁走的是政黨抗爭之路,柯文哲可能改走政黨合作之路,但是,他的合作對象就和他的政治主張一樣,隨時可能轉彎,國民黨不能輕忽民進黨為權力妥協的彈性,也不能低估選前靠攏柯文哲選後被棄的風險。
侯友宜主要對手當然是民進黨的賴清德,二千年政黨輪替,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差一點成為「第三種選擇」的首例,然而,就因為國民黨連戰敗選且落居第三的前例,侯友宜更不具民意棄保的優勢,他得證明自己是下架民進黨的代表號,讓柯文哲不能輕易成為藍營支持者的「最佳備選」,侯友宜得站上戰鬥位置─而且是國民黨的戰鬥位置,證明國民黨還有存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