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你一生堅信的東西變得切實可見,」來自美國愛達荷州、現年53歲的旅客吉布森(Kris Gibson)表示,今年2月坐上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的飛機之前,他從未去過美國和墨西哥以外的地方。
與其他旅客一樣期望找到聖經故事證據的李察遜則說,如果找到相關跡象,將會是過去幾千年以來聖經最偉大的進步時刻,「在我看來……所有證據都在沙漠裡。」
沙國政府推動社會改革,開放觀光成重點
《紐時》指出,過去幾十年裡,沙烏地阿拉伯的旅客多半是前往麥加(Mecca)朝聖的穆斯林,公開信奉其他宗教皆屬違法行為,無神論者或公開質疑伊斯蘭教者更可能面臨監禁徒刑。直到2019年,沙烏地阿拉伯才正式宣布開放讓非宗教性質的外來旅客入境觀光,外國旅客可在抵達沙國後申請落地簽證,或持事先申請的電子簽證入境。
事實上,開放觀光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推行「沙烏地阿拉伯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計畫的其中一環。該計畫旨在推動經濟社會改革,包括擺脫石油依賴,實現經濟多元化,建立溫和包容的伊斯蘭教社會。
《紐時》表示,由於沙國在歐美各國長年被描繪成落後和野蠻的象徵,因此他們現在便將旅遊業視為向外重新展示其文化的一種方式。談及逐漸鬆綁的宗教禁令,部分沙國人則坦言,政府當前的政策相當模糊,令人深感困惑,但隨著該國經濟多元化,擴大觀光業確實是當務之急。
此外,推廣基督徒旅遊團也成為沙國的另一種軟實力來源。《紐時》稱,即使在美國和沙國官方關係不穩定的情況下,接待旅遊團變成沙國人與美國人維持關係的方式之一。
2018年,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在沙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堡總領事館遇害後,多項證據指向沙國王儲穆罕默德是背後主謀,使其名譽重創。但他同年仍在首都利雅德(Riyadh)接待由美國福音派領袖組成的代表團,以維繫與美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