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列車不會減速,還可能過站不停:《超智慧》選摘(1)

2023-07-08 05:10

? 人氣

圖為去年12月在曼哈頓舉辦的一場GoogleAI@活動。(資料照,美聯社)

圖為去年12月在曼哈頓舉辦的一場GoogleAI@活動。(資料照,美聯社)

先從回顧開始。以最大的尺度觀察歷史,歷史似乎展現一連串明顯的成長模式,每次都比前一次更加快速。這樣的模式預示了另一波(更快速的)成長模式。然而,我們並不打算著重這個觀察結果。本書的主旨並不是探討「技術加速」或「指數成長」,或是那些五花八門、偶爾會集結在「技術奇點」(注:singularity,根據科技發展史總結出的觀點,認為人類正在接近一個使現有科技被完全拋棄、或人類文明被完全顛覆的事件點,事件點過後的事件完全無法預測)標題下的概念。本章我們將回顧人工智慧的歷史,並探索此領域的現有能力。最後我們將看看近期專家的意見,深刻檢討我們對未來進展時間表的忽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人類的成長模式和大歷史

不過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在非洲的樹蔭下盪來盪去。不管是在地理、甚至演化的時間尺度上,智人(Homo sapiens)從與黑猩猩的最後共同祖先分支出來,發生得十分突然。我們發展出直立站姿、對生拇指,以及最關鍵的—相比之下較小的腦尺寸和神經組織—讓我們的認知能力大幅躍進。如此一來,人類可以抽象思考、溝通複雜思想,並透過文化一代代累積情報,效果遠比地球上任何一種物種都還要好。

這些能力讓人類發展出愈來愈有效率的生產技術,也讓我們的祖先遠遠遷離雨林和草原。特別是開展農業後,總人口數增加,人口密度也提高了。人愈多,想法就愈多;更大的密度,代表想法更容易流通,也讓某些人得以投身研發專業的技能。這些發展增進了經濟生產和技術能力的成長率。日後與工業革命相關的發展,再一次帶來了不遑多讓的成長率劇變。

成長率的變化結果十分重大。幾十萬年前,早期人類(或原始人)的成長實在是慢得不得了,他們的生產力大約要花上100萬年,才能再多讓100萬人口維持生存水平。到了西元前5000年,農業革命後成長率大幅提升,要達到同樣的成長量只需200年。如今,工業革命後,全球經濟成長平均每90分鐘就可以達成同樣生產量。

長久維持現在的成長率能帶來可觀的結果;若全球經濟持續以過去50年的速度成長,那麼到2050年,全球將比現在富有4.8倍,而在2100年更會達到34倍。

但如果全世界經歷另一場規模堪比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成長率劇變,目前這種持續以穩定指數成長的前景也將相形見絀。經濟學家羅賓.韓森(Robin Hanson)根據歷史上的經濟和人口資料估計,若以一個更新世的獵人/採集社會來算,全球經濟倍增所需的時間為224,000年;以農業社會來算,是90年;以工業社會來算,則是6.3年(在韓森的模型中,當代是農業與工業成長模式的混合體—全球整體的經濟尚未以每6.3年翻一倍的速度成長)。 如果真能轉型至下一個全新的成長模式,且其規模接近前兩次的改變,那麼產生的全球經濟成長模式將以每兩星期一次的速度倍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