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隨著總統大選的議題攻防開始被討論,除了青年人就業的問題外,筆者認為中高齡年齡層國民再投入就業市場,是不可逆的世界趨勢,很可惜多數人並未重視這個問題,我國已經邁入老年化跟少子化的人口發展結構,未來勢必要讓社會的中高齡人士進入到職場當中,去做補充性的勞動力。
舉例來說,現在餐飲業、飯店業缺工嚴重,很多年輕人不願意進入職場,但如果政府可政策引導、法規制度面保障完全,鼓勵剛退休者、曾經是從業人員採去部分工時去支援勞動力需求,我國部分服務業可以鼓勵這樣的模式來應對缺工問題,但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如何跟上制定保障中高齡就業者的權益。
當筆者在日本旅行時,就有發現超市、一般商店很多服務員是70歲左右的老年人,他們的服務跟工作效率實際上不會比年輕人差多少,我有問過一位擔任服務員的老奶奶,她說他們當然無法像年輕人一次可以做八個小時的班,但是體力尚可負擔約2至3小時的工作,每天工作接觸人群也讓她的退休生活不無聊,還可以賺取生活費,降低對兒女的負擔。
而從世界的趨勢來看,先進的已開發國家,例如日本、北歐等國家,他們的中高齡就業率很高,主要也是受到少子化跟老年化的影響,而政府在稅制改革、勞動政策上鼓勵,並且有明確的引導措施。而中老年人的職場待遇也必須被重視,我國雖然很多智庫有在討論相關政策擬定,出了白皮書,但實質政策討論卻沒有,當我們提到少子化、長照問題時,卻忽略中高齡就業問題。筆者僅有看到日前張育美委員在立法院針對此事的相關法律去質詢國發會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而總統候選人中,也看到侯友宜在台大的演講有明確提及相關的政策論述,試圖將中高齡就業與老年化、少子化做一個通盤的政策規劃,但因為外部政治因素干擾甚多,很可惜並未被重視討論。筆者認為侯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代表其國政論述高度還是存在,也希望未來總統大選的議題上,中高齡再就業的議題能被充分討論。
台灣過去有很多人提早退休,可能50歲就離開職場,但在人均壽命提升到80歲的時候,實際上體力能負擔工作的年限可能長達20年,對於中高齡就業提升,除了補充性勞動力支援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利益,那就是延緩勞健保破產風險,當老年人口持續穩定回鍋勞動市場,降低退休所需的負擔,也對少子化造成的高扶養比問題,提供緩解方案,而長照也可透過中老年人口的互相照應,降低對外籍勞工的依賴,筆者就有觀察到在鄉間地區,有很多50至60歲的婆婆媽媽們就擔任照服員,照顧更老的老年人,使長照問題可以走向一個正向的循環。
總結來說,少子化與老年化是先進國家發展上,人口必然回出現的結構型態,如何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修正實現在台灣,我認為這會是影響我對於總統候選人的評價。
*作者為私立大學政治系的助教兼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