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一生只有一個志向:《沒定性是種優勢》選摘(1)

2018-09-05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許多年輕人遊走於不同領域之間,渴求新的知識與體驗,嘗試新的身分,就代表著他就是擁有多重潛能的人,也期許這種人能勇敢地面對自己,做自己才會快樂。。(圖取自Pixabay)

作者指出,許多年輕人遊走於不同領域之間,渴求新的知識與體驗,嘗試新的身分,就代表著他就是擁有多重潛能的人,也期許這種人能勇敢地面對自己,做自己才會快樂。。(圖取自Pixabay)

在這個相信「一生只能有一個志向」的傳統的社會裡,擁有多項興趣且樂於同時進行不同計畫的「多重潛能者」必須做自己,走出社會框架,才能成就一切可能。

如果樂於同時進行不同計畫,並且有滿腹的好奇心,你,其實是「多重潛能者」。傳統觀念認為一人一生只能有一個志向,但在這個時代,這樣的特質是一大優勢,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本書《沒定性是種優勢》將引導不被社會看好的「多重潛能者」,運用他們的超能力與特質,融合所有的興趣與熱情來發展人生規劃,打造精彩可期的永續人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你長大之後想要做什麼? 關於一生志向的迷思

以下問題曾發生在我們大多數人身上:「你長大之後想要做什麼?」

如果5 歲的你像放連珠砲似的,一口氣說出十種未來志向,提出問題的大人肯定會說這種話:「呃,這是什麼?你不可能全都做!」

當然,一旦我們到了青春期,大人對這類答案的寬容就會更少了:「我將成為海洋生物學家、紡織藝術家和記者!」

這種暗示很隱晦,但我們可以把「你長大後想做什麼?」翻譯成「你這一生只獲准擁有一種身分,所以會是哪一種呢?」那多可怕啊?

透過社交暗示與各種條件,我們學會相信「一生志向」這種浪漫的概念。如果你無法或不願意選定一條職業發展的路,你或許會擔心自己沒有一生志向,跟大家不一樣,因此,你的生活缺少目標。

並非如此。你之所以在不同領域之間遊走,渴求新的知識與體驗,嘗試新的身分,其實有個非常好的理由。你是擁有多重潛能的人。

多重潛能者的路徑不是一直線

我們一直以來都接受這種教育:每個感興趣的領域都指出一個方向,通往相關的職業生涯。假設,你是喜歡科學的高中學生,你或許會上大學研習生物,追求醫學預科的方向,去上醫學院,完成住院醫師的實習,然後成為醫生。

專才或許逕直走上任何通往相關職涯的路,但多重潛能者不同。我們會直著走,也會橫著走,不只把技能應用在相關的職涯,還以不尋常的方式用在其他學科上。

《沒定性是種優勢: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配圖。(天下雜誌提供)
專才與多重潛能者的職涯軌跡。(天下雜誌提供)

學習有趣的東西本質上是快樂的,我發現在追求不同領域所學到的技能,都能幫助自己跨越不同的背景。也許,我們走過的軌跡在紙上看起來是隨機或混亂的,但這些路徑往往比我們想像得還實際。

做很多事代表事事平庸?

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個論點似乎有點道理:如果甲投入一萬小時學習一項手藝,而乙則花兩百五十小時學習四種不同的手藝,那麼,不管是哪項手藝,乙的技藝肯定都沒那麼「純熟」。

技能是唯一重要的特質,這正是此論點的理論基礎。但我想表達的觀點是,創意、獨創性與熱情同樣重要。一個接受數十年音樂訓練的人,和一個剛玩音樂幾年的人相比,前者一定會寫出更美妙(或甚至更有利可圖的)歌曲嗎?答案是不一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