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黑人青年死於美國警察手中,這次是巴爾的摩,去年是佛格森、是紐約市──當然這種事件在美國各地都不斷上演,只是沒有釀成如此巨大的抗爭。
又是一次嚴重的黑人暴動與騷亂──這讓人想起六零年代中期,幾乎每年夏天在美國主要城市的黑人貧民區都出現暴動。在1968年的巴爾的摩,嚴重暴動造成六個人死亡,七百人受傷。
不只是六零年代的暴烈陰影從未遠去,而是美國種族主義的問題從未消弭。
今年的奧斯卡電影金像獎上,最動人的一幕是以電影《Selma》的主題曲「Glory」獲得最佳原創歌曲的John Legend和Common的獲獎詞:「這部電影是關於五十年前的事件,但是我們說「賽爾瑪就是現在」,因為對正義的鬥爭就是在此刻。我們知道他們在五十年前所爭取的投票法案現在遭到很大的妥協。我們知道現在對自由和正義的抗爭是真實的。我們住在一個世界上囚禁最多人的地方,現在在牢裡的黑人比1850年的黑奴還多。當人們跟著我們的歌曲前進時,我們要告訴你們,我們跟你們在一起。我們看見你們,我們愛你們,讓我們一起前進。」
這是多麼巨大的諷刺:《Selma》這部電影是描述五十年前金恩博士帶領黑人爭權他們的基本公民權利,他們為了追求種族平等的基本夢想,被警察毆打與囚禁、被暴徒攻擊與殺害。然後,民權法案通過了,百年的種族隔離制度在法律上被廢除了,然而,正是在民權運動法案通過之後,連續數年都有嚴重的黑人暴動,而到今天,黑人仍然在許許多多層面受到歧視和不平等的待遇。
在1967年的暴動之後,美國聯邦政府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調查原因,他們的結論是「美國有兩個社會,一個黑,一個白,是分開且不平等的」。看來這句話至今真實。
的確,當年金恩身邊的許多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後來當上了市長與國會議員,也越來越多黑人成為企業界、學術界、娛樂界的重要領袖,甚至許多黑人覺得一生都不可能看到的事也出現了:美國選出一個黑人總統。
世界確實向前進了,只是前進的並沒有那麼多。
在空間上,許多城市仍然有嚴重的黑白隔離,黑人社區缺乏發展機會,教育和公共品質低落,導致貧窮與高犯罪。在今天的美國,黑白種族之間的財富差距比1967年還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甚至比1970年代嚴重種族隔離的南非更為嚴重(根據紐約時報專欄作家Nicholas Kristof)。近年來,美國許多州更立法限制黑人投票權,彷彿1965年金恩博士最終沒有走過賽爾瑪的橋。
即使不是底層的黑人,他們在各種社會互動,包括求職、購物、叫計程車,都會感受到種族歧視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