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日本宣布對23種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進行出口管制,並將42個「友好國家和地區」加入簡化審查手續的名單,其中包含美國、韓國及台灣,未納入中國。該管制預計於7月23日正式實行,因此有輿論認為,中國此舉亦是對日本的一種報復。
韓國政府也在4日召開緊急會議,評估中國對鎵、鍺實施出口限制的潛在後果。彭博社報導一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表示,他們不排除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其他關鍵半導體材料的出口,因此韓方「計劃進一步使關鍵材料來源多樣化」,為那些「高度依賴特定國家」的材料尋找替代品。
路透社分析,韓國和台灣身為全球晶片製造重地,試圖「淡化」潛在影響。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4日向台媒表示,鎵、鍺均屬於初級原料產品,若要進口至台灣,還得先經過美、日等國家精煉,所以短期內對台企影響不大,但仍會密切注意長期效應。
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則在一場媒體茶敘上表示,「中國總是採取以牙還牙的方式」反制他國的出口限制措施,此舉預料將使台灣等地加速降低對中依賴。
企業如何應對?
路透社報導,業界憂心中國的金屬出口限制將干擾產業鏈,因此多家企業競相確保供應。
總部位於美國的半導體晶圓製造商AXT Inc表示,其中國子公司通美晶體將立即著手申請許可證,繼續出口鎵和鍺基板產品。
英特爾(Intel)發言人則說,該公司正在評估中國商務部聲明,並稱該公司的戰略是「擁有多樣化的全球供應鏈」,「將我們對當地變化和(供應鏈)中斷的風險降到最低」。
德國晶片製造商英飛凌(Infineon)一位匿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強調,該公司大部分的供應來自中國以外地區,且近期將在其位於馬來西亞的工廠啟動生產。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則表示,中國的管制措施印證了多數企業的認知,即應著手提升材料供應來源的獨立性,降低單一依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