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基本工資審議結果出爐後,蔡政府喜不自勝地將之視為解決低薪之重大突破與空前成就,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則打臉說這沒什麼好高興的,政府再不努力拚經濟,23K將成為新的低薪代名詞。
毛治國閣揆任內曾問了一個好問題:「有追蹤過去調整基本工資的效果嗎?」張善政也提出類似問題:「整體來說,勞工有因此拿到更多的薪資嗎?」 誠然,「效果確認」為PDCA管理循環不可或缺的程序,效果若未確認,自難根本解決問題。但也看出歷來政府處理低薪問題之不求甚解與便宜行事心態。
上述問題的答案,就筆者長期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一般勞工而言,答案是「否定」的,即沒有效果,也沒有更多。
就以筆者曾經服務的公司為例,工廠約有40名外勞以及300多名本國勞工,均屬月薪制,但薪資結構不同,外勞以「基本工資」為主,加上額外給付的工作表現獎金,薪資隨基本工資的調漲而逐年增加;本勞則為「本薪」加上5項獎金與津貼,每年7月依工作績效、年資及公司營利進行調薪,跟基本工資的調漲無關。在本勞薪資遠高於外勞的時代(現在仍有不小差距),很多員工還以為「基本工資」是為外勞而設。
此外,筆者當時也代表公司參加工業區廠商聯誼會,最常被企業討論且屢次反映政府均不得要領的建議案莫過於「外勞薪資脫鉤」。猶記我還受託撰文去函政府請求採納建議,卻被當時勞委會以「違反聯合國兩公約」理由拒絕,廠商均感納悶不解。
對此,特別詢問中小企業主,為何急切想脫鉤外勞薪資?結果皆大吐苦水:「企業已賺不了什麼錢,又缺工,想為員工加薪以利留才或徵才,外勞成本卻不斷上漲,如何加薪?」可見「基本月薪」無助於推升薪資,反而像一個無形枷鎖拖住薪資成長。
那麼,我們台灣還有需要推行「基本月薪」嗎? 政府是否察覺到這個問題?
檢視當今全球主要工商發達國家之基本(最低)工資,大多採行「時薪」單一制,包括美國、歐洲大多數國家,以及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甚至有不採用法定工資者,像北歐三國(芬蘭、瑞典、挪威)、瑞士,以及新加坡;至於實施「月薪」與「時薪」雙軌制的國家,除了法國,只剩下台灣與中國大陸。從這些單一時薪制國家薪資水準較高的事實,顯示“實施「時薪」單一制”與“較高薪資”有正向關係。
這次月薪基本工資調高至23,100元,實在沒有必要因22k走入歷史而沾沾自喜,因為對於小企業,尤其餐飲及服務等微小行號,恐怕已經進入深水區,經營危機隨時可能發生,政府應密切注意與因應。
尤其重要者,對於占大部分僱用勞工人數且目前薪資高於基本工資但緩慢甚或停滯成長的企業,如何讓企業無後顧之憂,致力提升經營績效,使有能力並樂於為員工調加薪資,進而帶動整體薪資水準,應是當前政府必要之策略思考與作為。
綜合以上,為正本清源,改善台灣低薪現狀,政府本身也應以變革思維與創新手法來面對問題。因此,我們建議:廢止「月薪」、保留「時薪」,改採「時薪」單一制的基本工資,好讓企業負起典型勞工加薪之責,政府也能持續落實照顧弱勢勞工之德政。
總之,如張忠謀所說:「台積電年年都加薪,薪資屬自由人力市場,政府介入企業加薪,會違反自由人力市場規矩。」 讓薪資回歸「自由市場機制」,釋放企業自主加薪動能,創造勞資雙贏薪資政策!
*作者為國立中正大學企管博士生、企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