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控昨(6)日晚間宣布,以全數換股方式,出售孫公司康利控股(Conning Holdings Limited)給外商,並且取得對方發行新股後約16.75%股權,連帶讓國泰金的成長引擎,微妙地從「銀行、保險、資產管理」三支柱,變成聚焦銀行、保險雙引擎。
康利控股是美國人創辦的公司,註冊地在英國,國泰金核心子公司國泰人壽2011年以財務投資方式取得康利控股9.9%股權,2015年增持至100%,隨著康利大展併購拳腳,國壽持有康利的帳面金額從2015年底約新台幣80.1億元,倍增至2022年底172.5億元。
根據國壽最新年報,國壽對康利控股的原始投資金額157.2億元,國壽投資康利8年(2015至2022年)下來,不考慮商譽等因素,合計認列來自康利的投資利益60.9億元,離回本還有段距離。
因為國壽100%持有康利,國泰金喊出發展資產管理第三引擎,國壽委託康利代操的資產水漲船高,從2015年底4720.7億元增至2022年底1.3兆元。換言之,國壽不但是康利唯一股東,也是康利主要客戶。
適逢義大利最大保險集團Generali想壯大資產管理版圖,國泰金以換股方式處分康利,換取該集團所屬資產管理公司Generali Investments Holding S.p.A. (簡稱GIH)發行的新股,並取得GIH約16.75% 股權,擁有1席董事席次。
Generali是全球第六大保險公司,在義大利有掛牌,GIH則是未上市公司,GIH的角色跟康利控股很像,都是代操母集團的保險資產為主要業務。根據康利發布的新聞稿,國壽會繼續把固定收益等特定資產交給包含康利在內的Generali資產管理體系代操,為期至少10年。
國泰金2015年增持康利控股至100%後,幾乎每年都會在年報提及,要串連國內國泰投信及據點橫跨美、英、德、港、日等地的康利,積極完備資產管理,成為國泰金第三獲利引擎。
隨著國壽全數處分康利控股持股,改成國壽持股GIH僅約16.75%,其餘83.25%為Generali集團持有,國泰金集團在GIH談不上共治,只能說參股GIH。
參股從投資上來講,投資人希望領取股息或賺取資本利得的財務操作意義,大於策略發展,後者旨在壯大自家業務版圖。
這也意味國泰金對打造跨國資產管理平台轉趨審慎,等於從三引擎回到雙引擎,將聚焦保險與銀行業務,並且以此來耕耘亞洲,未嘗不是國泰金因應機遇與挑戰下的睿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