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美國對中國發動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科技戰,很明顯中國是居下風,企業受傷、半導體技術停滯甚至倒退,美國把上千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中狠狠拷打修理一頓,但中國少對美企出手。原因倒非北京對美國仁慈,而是情勢所然─中國科技與技術落後於美國、出口又需要美國市場,美國的全球實力也在中國之上,因此中國相對較隱忍。
當然,更重要又實際的考量是:管制出口是拿供應鏈當武器打擊對手,但這是與貿易戰一樣的兩面刃,傷人也傷己,而且,許多時候只能短期有效,長期則反而讓對手找到替代來源、不再依賴對手,祭出管制者可能永遠失去這筆生意。
典範案例就在眼前,俄烏戰爭引來歐美制裁,俄羅斯以能源當武器回擊,雖然一度重創歐洲經濟,但1年多後,歐洲已降低、甚至逐漸擺脫對俄能源依賴。幾年前,日本安倍突然拿幾種重要半導體原料,對韓國祭出出口管制,雖然短期韓國大受影響,但不久還是找到替代來源。甚至即使美國對中的半導體管制明顯打到7寸,但美國科技業者還是擔心、也認為如此反而讓中國半導體掙脫對美依賴,獨立發展最後成為美國的競爭者。
不過,在美國持續對中國祭出更嚴厲的半導體管制手段後,中國開始反擊,上次是先針對美國半導體廠商美光祭出禁令,這次是針對重要半導體原料推管制出口令;既然美國步步進逼,中國就回擊擺出不惜「魚死網破」的樣子,看美國是否會因此考慮到如作得太過火,讓中方不惜代價回擊的影響而有所克制,多少有「以戰止戰」的味道;依照中方某「前官員」的說法,如果美國繼續制裁中國,中方還會有其它後續反擊行動,外界揣測最多的是:中方終究會祭出稀土為武器。
鑑於中國在鎵、鍺的高市占率,如果中方以嚴厲審核方式管制出口,一定會衝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因此中方審查的寬鬆是第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當然,更不能忽視管制出口本身對外發放的意含,而這個訊息的公布又選在葉倫訪中前夕,更是頗值得玩味,看來中美還要繼續「邊打邊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