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技術貿易戰自2019年以來不斷升級。拜登政府近一兩年來利用各種方式阻止或限制發達國家對中國的關鍵技術和高級芯片的出口。總體來說,北京暫且還沒有進行太多以牙還牙式的報復。今年5月北京將美國芯片公司美光列為「重大安全風險」算是一種制裁的嘗試。本周中國政府決定系統性地從原材料出口方面來對自己的對手實行制裁,從客觀上來說是在重新恢復西方資本主義的「抗震」能力。
中國商務部本月初表示,從8月1日開始,中國的化學品供應商必須申請政府許可證才能出口38種產品,包括氮化鎵(GaN)和二氧化鍺(GeO2)。為運送一些鎵和鍺化合物而申請許可證,也必須確定進口商和最終用戶,並規定這些金屬將如何使用。北京不排除可能擴大遏制範圍,將其他材料納入其中。譬如銦化合物,這也用於半導體生產。
制裁的時間點和對象
盡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重申,中國的出口管制是依法進行的,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前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則一語道破其實質。他認為,這一舉措是北京經過深思熟慮的重拳出擊,「不僅能打得某些國家慌,還會打得某些國家疼」。魏建國還強調,「這只是中國反制的開始,中國的制裁手段和種類還有很多。如果對中國高科技限制繼續升級,中國的反制措施也會進一步升級。」
實際上,如果人們注意一下該規定宣布的時間點,就足以使人察覺其針對的對象。首先。宣布制裁的時間也正值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葉倫訪問中國之前的一兩天。同時, 荷蘭政府於6月30日表示,它將要求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設備生產商ASML為其DUV光刻系統的運輸申請出口許可證。該要求將於9月1日開始實施。而在荷蘭的禁令之前,日本政府在5月表示,它將從7月23日起限制23種芯片制造設備的出口。最後,今年3月歐盟提出《關鍵原材料法案》,要求確保綠色技術所需的關鍵礦物供應,其中鎵和鍺都屬於「戰略」類別,被認為對歐盟實現綠色和數字轉型至關重要。北京並不喜歡這種政策。而北京的新措施發表後的第二天即7月4日,中國單方面推遲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下周訪華行程的消息。
中共制裁的本錢
鍺和鎵是非天然存在的金屬。相反,它們通常是其他金屬精煉的副產品。如同半導體本身,該材料具有明顯的軍用和民用意義。鍺有多種用途,包括在太陽能產品和光纖中。這種金屬對紅外輻射是透明的,可用於軍事用途,如夜視鏡。 鍺用於光纖產品和夜視鏡,而鎵是半導體的一種關鍵材料。氮化鎵是一種用於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的原材料,主要用於電網、電動汽車和電信基站。氮化鎵微波射頻芯片用於導彈、雷達和電子對抗措施,旨在通過其在高溫和頻率環境中的工作能力來欺騙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