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中葉迄今,尼泊爾曾經長期以王國的姿態立足於世,在英國與印度勢力的陰影下掙扎求生。雖然3/4人口為印度教徒,但是尼泊爾經常爆發政爭與民變。1846年至1950年,拉納(Rana)家族奪取軍政大權,國王淪為傀儡。1950年,反對拉納家族專政的動亂爆發,特里布文國王(King Tribhuvan)恢復王權,實行君主立憲。1960年,馬亨德拉國王(King Mahendra)取締政黨,施行絕對君權。1990年動亂再度大爆發,比蘭德拉國王(King Birendra)被迫實行君主立憲的多黨議會制。
1996年2月,尼泊爾共產黨(毛派)(CPN(M))退出國會,發動內戰。這場內戰打了10年9個月,2006年11月落幕時,已經葬送了近1萬8000人的性命,也幾乎葬送了尼泊爾的國計民生、發展契機。
2001年6月1日,尼泊爾王室爆發弒君滅門血案,迪潘德拉王儲(Prince Dipendra)在一場晚宴上突然大開殺戒,槍殺父親比蘭德拉國王、母親艾西瓦瑞亞王后(Queen Aishwarya)等9人之後自戕,寫下近代世界各王室歷史最血腥的一頁,但是作案動機、事件真相至今眾說紛紜,陰謀論層出不窮。
頗受愛戴的比蘭德拉遇弒之後,胞弟賈南德拉(King Gyanendra)登基,此人野心勃勃,然而才具不足,一度解散國會、大權獨攬,試圖敉平毛派叛亂,結果不但平亂無功,反而激發大規模民眾示威。2006年4月,賈南德拉被迫還政於政黨,他也成為尼泊爾王國的末代國王(2008年5月遭罷黜)。
尼泊爾內戰雖然在2006年11月以簽署《全面和平協議》畫下句點,隔年1月頒布臨時憲法,組建包含尼共在內的臨時國會;4月成立包含尼共的臨時政府。然而尼泊爾雖然從王國轉變為共和國,民主之路卻異常艱辛,各政黨從武鬥轉為文鬥,新憲法與新國會至今難產,政府領導人更迭頻繁,結果之一:尼泊爾是全世界最低度開發的國家之一。
尼泊爾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平均收入各只有700多美元,全國1/4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之下(每日生活費用不到1美元),政府預算支出1/4來自外國捐贈和貸款。加德滿都(Kathmandu)雖然是首善之區,但市容數十年來如一日,無預警大停電是家常便飯。
也正因如此,聖母峰與喜馬拉雅山脈不但是尼泊爾的聖山,也是一座生財的寶山,每年3到6月吸引數萬名國外登山客與遊客造訪。想攀登海拔8848公尺的世界第一高峰?先交1萬1000美元(新台幣34萬元),尼泊爾政府每年至少進帳350萬美元入山費。世居尼泊爾高山地區、信仰藏傳佛教的雪巴人(Sherpa),也是以服務外國客人為生計命脈。
如今一場山崩地裂的大震,改變了一切。尼泊爾今年的登山季提前結束?明年呢?原本就落後的基礎設施現在殘破不堪,災後重建遠遠超出政府能力範圍,板塊移動引發的大地震伺機而動。面對這樣的處境、這樣的政黨與政府,加德滿都近來再度出現示威群眾。尼泊爾政局過去20年曾發生劇烈變化,顯然,那樣的變化並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