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女權自助餐」誣賴無辜男性?南韓 #MeToo 運動反彈教我們的3堂性平課

2023-07-24 12:10

? 人氣

南韓女性走上首爾街頭大遊行,支持反性騷擾的「#MeToo」運動(資料照,美聯社)

南韓女性走上首爾街頭大遊行,支持反性騷擾的「#MeToo」運動(資料照,美聯社)

文/蔡娪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政界瘋狂討論如何嚴懲性侵誣告,旨在向加害者問責的 #MeToo 也被模糊了焦點,難以想像會有多少倖存者在痛苦中放棄發聲。

台灣社會正感受 #MeToo 時刻的憤怒與震撼。所有受害者都應該被接住,所有創傷經歷都應被傾聽和相信。但難免有些輿論反應不是那麼理想:光靠 #MeToo 指控就能毀掉一個男人嗎?怎麼能確定不是「合意性交」、不是「誹謗」?

同樣質疑言論早在鄰近的南韓發酵多年,隨後演變成強烈的 #MeToo 反彈,讓該國出現不利倖存者發聲的敵意環境、陷入性別平權的陣痛期。南韓的經驗值得台灣借鏡,在這場運動中該被擊落與付出代價的是性掠奪者,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

第一課:當彭斯守則被濫用

2018年 #MeToo 運動在南韓爆發後,包括釜山市長、首爾市長在內的幾位知名公眾人物應聲垮台;數萬名女性站上街頭,要求制止偷拍與性暴力。然而不幸地,部分男性也很快聲稱「受到歧視的是男人才對」,反女權主義言論開始充斥各個領域。

#MeToo 一年後,該國婦女發展研究院調查發現,約八成女性支持 #MeToo,但男性的支持比例隨著年齡遞減──50多歲男性為72.7%,40多歲是68.1%、30多歲為52.1%、20多歲則剩47.2%。《韓國日報》同年另一份調查指出,民眾擔憂 #MeToo 產生「副作用」,67%受訪者對「男性可能被視為罪犯」的說法表示贊同,接近1/3的成年男性和女性試圖與異性保持距離。

包含政治人物在內,不少男性搬出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近20年前提出的自保方法──避免單獨和妻子以外的任何女性用餐。時任青瓦臺發言人也是「彭斯守則」(Pence Rule)追隨者,稱因為「目睹太多男性因女性誣告性暴力而受害的案例」,要避免跟女性記者吃飯。

為什麼有些男性如臨大敵?#MeToo 的本質應是揭露隱蔽於權力結構的性暴力,看見性傷痛經歷,而從來不是「女性反對男性」運動。性暴力受害者不分男女,因此「性別隔離」不是根除性暴力的方法。主張「彭斯守則」顯然模糊焦點,錯誤地將 #MeToo 劃分為「男(潛在加害者)vs女(潛在受害者)衝突」,並葬送不同性別間的理解和交流機會。

以「彭斯守則」回應 #MeToo,可能基於「隨時可能成為加害者」的危機感,積極的一面是終於有性別敏感度,意識到要避免冒犯職場女性,因為她們可能不會保持沉默。但這些心態也變成報復發聲女性的手段,它的運作基於男性佔據社會優勢。試想在一家所有高管都是女性的公司裡,新來的男性員工還會堅持「彭斯守則」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