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國努力與歐美重建關係的重要時刻,締造「官場傳奇」的外交部長秦剛卻快要1個月未公開露面,《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表示,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告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中國會對美國保持開放溝通管道。學者則認為,此事已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難題。
57歲的秦剛2022年12月接任外長一職,首度坐上「正部級」領導位置,接著在2023年3月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晉升為國務委員,進入「副國級」行列。相較於王毅花了11年時間才升上「副國級」,香港《星島日報》1月稱,秦剛創下「官場傳奇」,更凸顯他深得習近平信任。
根據中國外交部,秦剛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6月25日與到訪中國的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Andrey Rudenko)會面,同日還見了來訪的越南及斯里蘭卡外長。另外,秦剛原訂7月10日要和訪中的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會面,但中國在波瑞爾出發前5天通知取消安排,且沒給解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7日被問及秦剛是否因健康而取消波瑞爾來訪,當時他回應「沒聽過」這些說法。不過4天後,汪文斌說秦剛因健康因素,改由王毅代為出席7月11、12日在印尼登場的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ASEAN)外長峰會,讓外界更好奇秦剛為何消失。
《南華早報》19日引述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陸克(Philippe Le Corre)說法稱,取消波瑞爾來訪安排,且沒解釋原因,對歐洲而言「不是難堪就是震驚」。他直言:「這在各國都是巨大外交難堪,但在中國,政治支配一切。外交是次要活動,外長通常權力不大。」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於7月6至9日,以及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同月16至19日訪中期間,均未見到秦剛。另外,高齡百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正在中國訪問,中國駐美大使謝鋒19日被問到季辛吉是否會見到秦剛,僅回應「拭目以待」、「謝謝關心」。
沒有秦剛不影響與美溝通?
《華爾街日報》19日指出,王毅在東協外長峰會期間與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會面時說,秦剛因「健康因素」而無法出席,並引述消息稱,王毅也說,中國會保持與美國開放溝通管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7日回應,布林肯有向王毅「傳達希望很快見到秦剛」。
儘管中國官方說秦剛因健康而久未露面,但另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7日再被追問秦剛消失問題時,只說沒有進一步訊息,就連被問秦剛是否還是外長,竟回可看外交部官網,且相關提問均未出現在中國外交部之後公布的記者會文字紀錄。
布林肯6月18、19日訪問中國,是2月發生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領空事件後,首位訪中的美國高層官員,目的在於修補雙邊關係。《華爾街日報》稱,布林肯訪中期間有邀請秦剛回訪,而秦剛也接受邀請,但尚無具體日期,中國官員則希望秦剛在習近平出席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前訪美。
2023年APEC領袖峰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華爾街日報》說,為習近平出席與會,以及可能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一對一會談鋪平道路,是中國2023年外交優先要務,再加上中國疲軟的經濟,中國領導階層有動力與美國重新接觸。
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向《華爾街日報》表示,秦剛消失讓人聯想到「中國政治官場如鴨子游水的景象,即水面上很平靜,但腳在水面下奮力地踢」。他認為,秦剛消失並不會改變美中關係進程和本質,因為外長只是中國政策執行者,而非制定者。
Qin Gang is missing. Not only is he missing from the news cycle in China, but he's missing from my article! As run by the SCMP on July 15, five sentences about Qin were removed (without notice) from the article after it wa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https://t.co/YAoWhLtiRa pic.twitter.com/gN6prwKJ93
— Phil Cunningham (@jinpeili) July 17, 2023
不過英國牛津大學中國政治專家米德(Rana Mitter)直言,「在美中關係非常敏感的時刻,中國外交沒有清晰可見的知名人物會是一大問題」,並稱像秦剛這樣的中國公眾人物消失那麼長時間的情況「相當罕見」,「但通常他們(中國官方)這麼做是有政治用意」。
中澳對話、總理訪華被迫延期
此外,自由撰稿人金培力(Phil Cunningham)17日揭露,15日刊登在《南華早報》的投書,其中有關秦剛的部分之後也被刪除,但他沒有先收到任何告知。中國社群平台也對秦剛消失的相關貼文進行審查,而秦剛消失不只可能對中美關係有影響,也牽動中國和澳洲的關係。
澳洲廣播公司(ABC)19日指出,秦剛原預計7月下旬到澳洲參加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而澳洲外交貿易部回覆ABC提問稱,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期待下次有機會見到秦剛;中國駐澳洲大使館則無回應。ABC表示,這意味該對話已要延期。
ABC也說,澳洲駐中國大使傅關漢(Graham Fletcher)任期在8月底屆滿,由於外國使節的到任國書要由外長與國家主席共同簽字,因此秦剛消失,不只傅關漢的繼任者任命要延後,正在洽談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訪中安排也可能要往後延。
《日本時報》19日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說法稱,秦剛在中國有一系列外交活動期間消失,這相當「不尋常且有問題」,且會打擊中國想重建國際信任的意圖,「這與中國推動商業友善環境的形象背道而馳,商界想要透明、法治及任何形式的嚴謹結構制度到位」。
吳木鑾推測:「秦剛一定是做了比我們所想還嚴重的事,才會消失那麼長的時間。」曾是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副編審的鄧聿文告訴ABC,才就任外長6個月的秦剛並無犯下大錯,所以不太可能是高層鬥爭,「他可能真的生病,但他不在期間一直有謠言,不能排除可能有人想藉此反對習近平」。
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re)中國專案主任孫韻(Yun Sun)告訴《南華早報》,秦剛消失對中國決策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信度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與混亂,「如果副國級領導人可直接消失,還沒有解釋,人民會很難信任、依賴任何中國領導人、官員及其立場」。
保不保秦剛讓習近平陷兩難
秦剛能寫下「官場傳奇」,主因是他由習近平一手拉拔。孫韻坦言,若秦剛涉及任何醜聞,中國官方不會想證實,因為會損及習近平的權威。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20日刊出專研中國菁英政治的專家薄智躍文章,直指習近平現正處於進退兩難狀況。
「身為習近平信賴的助手,任何一點不當行為都會對習近平造成負面影響」,薄智躍寫道,「倘若秦剛有任何惡行,習近平要保他就會失去正直領導人的信譽。如果開革秦剛,他會失去不保護效忠者的信譽」。薄智躍亦稱,尋找秦剛的替代人選也是問題,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雖政治可靠,卻無任何外交經驗。
薄智躍提到,59歲的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可以是外長候選人,「但他的政治歷練有些太弱」,甚至不是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並稱習近平也可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調任外長,而劉建超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他直言,秦剛事件凸顯習近平用人的基本缺陷,即效忠者不一定是清廉官員。
薄智躍說,習近平把政治忠誠度視為任命高層官員的最重要標準,但又想塑造正直形象,「一旦他的效忠者因貪腐而被清算,他就失去他們的絕對忠誠」。鄧聿文認為,外長位置長期沒人有損內政穩定和外交關係,因此最後不是秦剛回歸,就是宣布代理人。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教授朱志群告訴《南華早報》,秦剛消失的時間愈久,愈不可能毫髮無傷地重新出現在大眾面前,「秦剛消失是突然且高度不尋常。所有跡象顯示,不是因為健康,或我們可假設健康不是主因。就算他回歸,聲譽也會因社群平台上的八卦謠言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