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的年度盛會金鼎獎又來了!文化部今(29)日公布第42屆金鼎獎得獎名單及特別貢獻獎得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本屆作品題材依舊多元,充分彰顯台灣多元文化與出版的自由;而榮獲特別貢獻獎的陳素芳也在臉書發文,感謝身旁好友的肯定。
在外界都盛傳近年是出版界寒冬的狀況下,今年金鼎獎報名作品共計有1257件,比去年增加了近100件,參賽情況比去年更加踴躍。雜誌類、圖書類、數位出版類及政府出版品類4大類組共20個獎項,計有29件作品脫穎而出,另有35件作品獲優良出版品推薦。
獲得特別貢獻獎殊榮的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是評審眼中文學的守護者,在長達36年的文學編輯生涯中,既是台灣文學出版史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對此,她也在臉書發文感謝提攜她的九歌創辦人蔡文甫,「何其幸運,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而且一做做了36年。」
紙媒遇到數位化浪潮時該如何面對?雜誌類評審委員認為,現在的紙媒除了要致力於新媒體的開疆闢土之外,也應更強化自身體質,必須深度和廣度兼具,評審十分肯定《今周刊》於不同閱讀族群間取得平衡,該雜誌也因此獲得財經時事類獎。
《800根煙囪的家》系列照片作者程思迪,透過攝影來敘述環境空污與產業經濟的相互衝突,也讓大家看到大林蒲家園污染的困境與省思,讓他獲得攝影獎的殊榮。
圖書類中,新銳作家和資深作家都有開創及巔峰之作,作品使用細膩的手法,爬梳主題的箇中秘辛。善用今昔對比的黃崇凱《文藝春秋》與謝海盟《舒蘭河上:台北水路踏查》,前者講述歷史,後者講述水城風華;而周芬伶《花東婦好》、平路《袒露的心》則探討女人宿命與生命意義。
非文學圖書多半呈現人文自然關懷與多元價值,《億萬年尺度的台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的身世》便結合科學與文化研究,解碼台灣的地質歷史,是近代跨領域的代表作;而《街頭生存指南:城市夾縫求生兼作樂的第一堂課》則將底層的街角社會翻轉成生猛鮮活的啟蒙教室。
數位出版類的參賽作品最為多元,闡述台灣當前用電議題的《【2027電力戰役】全台發電廠荒謬記事》,善用以圖帶文的非線性方式進行瀏覽,互動式資訊延伸文字及影音閱讀,得到數位內容獎的肯定。搭上數位時代列車的《天下全閱讀》積極轉型並探索新的方法,創新閱讀模式的努力值得產業參考,因而榮獲數位創新獎。
鄭麗君指出,此次得獎作品多半含括對家園的關懷、對社會經濟文化之省思、對我國地理歷史之探討,也期許未來文化部能繼續致力於活化文化產業生態,朝打造台灣文化品牌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