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觀點:因分裂而淪亡,因團結而昌盛─以色列的千年建國之路

2023-07-22 06:50

? 人氣

以色列國旗。(顏麟宇攝,資料照)

以色列國旗。(顏麟宇攝,資料照)

在以色列工作時,我和以色列政治光譜左翼鴿派與極右翼鷹派之猶太人都交過朋友,和巴勒斯坦和平派與抵抗派也都同席吃過飯交談,喜歡聽聽他們家族的故事、本身的奮鬥史,與對未來後代和平生活之期望。這是一個歷史交雜、人民民族性一個比一個強悍的地方,生命的喜悅與死亡的哀悼有時間隔只是一瞬間;無論猶太教或伊斯蘭教,不管人是因為什麼原因過世,習俗是死亡後1天就下葬,有時你甚至無法好好地跟死去的家人、朋友說再見,他就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在猶太教的信念中,只要救世主彌賽亞來到,所有死去的人都會復活,因此猶太人幾千年來懷抱著希望——死亡並不是結束,有時只是在等待新的開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色列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要怎麼讀?如何能夠體會猶太人一代又一代地傳承,老的人死去,新的嬰兒誕生,學習祖先之言聖經,等待回到祖先之地的渴望?

《以色列:猶太民族的千年建國之路》此書講述猶太人在經過近兩千年的流放時光,並沒有像其他民族一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這個失去國家與祖先家園的民族,依靠著堅定的信仰,也就是對於自己是上帝選民、上帝賜予應許之地(聖經記述上帝將「迦南地」賜予亞伯拉罕的嫡子以撒與其後代為家園)的信心,能夠挺過一次又一次周邊民族的迫害或同化企圖,以及其他共處民族的不瞭解、歧視、厭惡等負面情緒,還有隨之而來國家層級的迫害與屠殺驅逐等。不管再怎麼流離失所,猶太人都頑強地活著,想辦法延續自己的種族與信仰。

大約兩千年前,猶太人被羅馬人從迦南地驅逐,離散到歐洲、亞洲、非洲,最後到美洲。無論到哪裡,猶太人都被人排擠與另眼相待。19世紀末,赫茨爾(Theodor Herzl)在歐洲大陸倡議的「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是十幾個世紀以來,猶太人首次對於重新建國認真提議,雖然倡議一度搖擺於阿根廷與巴勒斯坦究竟哪個地點較佳,加上美國猶太人建議乾脆把新大陸當成猶太人的新家園,英國人甚至建議在東非烏干達劃一塊地給他們建國,但猶太人還是無法脫離對祖宗之地與耶路撒冷兩千年來的想望,最終選擇這個親切熟悉,同時卻也危機四伏、爭端不止的複雜之地。

猶太人在1948年以色列國重新建立之後,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國家與家園可以安居樂業,不再像喪家之犬任人欺凌。然而猶太人的建國,同樣為居住此地上千年的巴勒斯坦人帶來持續至今數十年的夢魘,巴勒斯坦人也在祖宗居住的土地上,遭受當初猶太人流亡兩千年時所受的排擠、歧視、懷疑、迫害命運。有的猶太人願意正視這一切,並努力找出解決方法,兩國方案或聯邦論都是嘗試,他們知道沒有廉價的和平,只有付出痛苦的代價才能換來子孫長久的和平,即使只是暫時的和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育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