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學者:中國與中東歐的「16+1」合作,目前已淪為「殭屍機制」

2023-07-21 14:34

? 人氣

波羅的海國家的這個設想並不是毫無根據的。2016年2月,中國港灣工程公司與里加商業港集團簽署新建煤碼頭項目協議。同年10月,首列「中國—拉脫維亞」試運行貨運班列開通。11月,中國還與拉脫維亞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五次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峰會2016年在拉脫維亞里加舉行。 位於里加市中心,介紹共產主義迫害和蘇聯佔領的紀念館。
第五次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峰會2016年在拉脫維亞里加舉行。位於里加市中心,介紹共產主義迫害和蘇聯佔領的紀念館。

除了利用這裡的基礎設施以外,波羅的海國家當時也希望能夠向中國出口產品,儘管這個想法可能有點天真。

「這個想法是,我們有優勢的產品應該是中國市場會感興趣的。考慮到這裡對生態、食品、乳製品的強調,中國方面也有一些額外的興趣,所以當然,這裡的人原本認為對華出口是行得通的,」貝爾齊尼亞-切倫科娃說。

這位中國學者提到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波羅的海國家當時希望在高科技領域獲得外國直接投資。他們認為,中國的公司正在尋求在歐盟尋找落足點,而且這裡的勞動力素質好而且不貴,聽起來像是完美的匹配。

為什麼又決定退出?

但很快,在2016年左右,波羅的海國家發現,事情並非他們所願。歐洲國家意識到,這個平台是一個輪轂和輻條系統,即中國處於這個輪轂的中心,其他國家只是一根輻條,而不是他們認為的合作平台,而且這些國家之間還要相互競爭。

在經濟方面,這個平台對於波羅的海國家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因為北京承諾的投資並沒有兌現,雙邊貿易一邊倒的有利於中方,而中國可以提供的基礎設施投資它們也可以從歐洲的基建基金那裡獲得。

在復旦大學做過訪問研究員的貝爾齊尼亞-切倫科娃說,對於波羅的海國家來說,這個平台還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

她說:「這種形式讓波羅的海國家不是很高興,當然其中之一就是它對過去的社會主義的強調,而我們國家根本不認為這是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過去是被蘇聯佔領的,這在社會中仍然具有非常強烈的負面含義,所以這是你不想認同的一件事。」

儘管中國方面認為,這個合作框架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成功實踐,是對區域合作的創新與突破,而且拓展了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的網路,但是由於它在一開始就被視為是中國分裂歐洲的一個努力,再加上美國的川普總統上台後美中關係的惡化導致很多問題浮出水面,使整體的大環境發生改變,進一步加深了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的戒備。

在疫情期間,這個一年一度的機制也暫停了。

2021年2月,為了籠絡中東歐國家,中國提升了這一機制的領導人參與級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取代一直主導這一機制的時任總理李克強,親自主持峰會。他在講話中稱「17+1」大於18,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共商共建共享」。但是由於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戒心加重,有六個國家的元首婉拒出席,只派遣部長與會,使習近平遭遇冷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