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豪華的藍色快車:《留俄回憶錄》選摘(2)

2018-09-14 05:10

? 人氣

作者所稱的「藍色快車」,實際上是前蘇聯於1930年代開駛的「紅箭號」(Красная стрела),雖名為紅箭、但當初以深藍色塗裝上路。圖為1937年後採用的IS型機車。(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所稱的「藍色快車」,實際上是前蘇聯於1930年代開駛的「紅箭號」(Красная стрела),雖名為紅箭、但當初以深藍色塗裝上路。圖為1937年後採用的IS型機車。(取自維基百科)

蘇俄革命後十餘年,火車最主要的燃料,還是木柴。車行的遲緩,令人常有龍鍾老態之感,每到一站,必須停車添薪,否則,就難達到下一站。東幹線,西伯利亞鐵路為尤甚,既係單軌,冬季還要沿路鏟除冰雪,由海參崴到莫斯科,需費七八天晝夜行駛不休的時間。西幹線,由莫斯科到列寧格勒,亦大體相似,不過途程短和行車班次較多而已。一般車廂,都簡陋得不能再簡陋。所謂長途臥車廂,多係雙層或三層木板床,既無被褥等設備,食物茶水等,也須自己下車到站上去購買取給。短途坐車廂,除橫置一些木凳外,也是一無所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幸當時蘇俄的領袖們,還保留著一點革命朝氣,在「普羅化」口號之下,對於旅行遊樂,還非常節儉。只有史達林、托洛斯基和政治局的要員們,才有專車。一般次要的人物,都是乘坐普通的臥車。大約到一九二七—二八年間,才決定建造專車,專為黨政官員使用,於是華貴的「藍色快車」,乃出現人間。整個夏季,這列華貴的快車,在兩處避暑勝地—基斯洛夫次克與蘇啟之間行走,偶或開往莫斯科。時間大約從每年四、五月起到十一月。每年冬季,則大修一次。一般普通臥車廂,每五、六年才能大修一次。「藍色快車」每一節車廂的全部設備,在大修時,都要全部換過,費用總在五十萬盧布以上。這列火車的開行,鐵路局每年的損失約一百萬盧布。這列火車上的服務員工,像舊時沙皇的警衛一樣,是從最魁梧優秀俊美的男子中選拔出來的(當時尚未通行用女侍)。在普通臥車上,不僅沒有警衛,也沒有侍役人員。我記得我們坐西伯利亞的火車時,我們這半節車廂(二十二人),每天還是自己輪流打掃清潔的。

1933年,搭乘「紅箭號」的記者。(取自ria.ru)
1933年,搭乘「紅箭號」的記者。(取自ria.ru)

蘇俄造「藍色快車」,最初為趕著急需,是從各鐵路線上選出一批最好的車廂,改裝翻造而成的。第一個原則,要車廂裡聽不到車輪行走的噪音,行動又非常平穩。因此,在翻造時,車廂的底板必須澆上一層鉛,覆一層毛氈,再加上一層軟木,又一層毛氈,然後才裝地板,加毛氈和漆布,最後鋪上柔軟的花地毯。地毯是特製的,據說每張要花五千盧布。試車時,車廂桌子上,放著一杯盛滿了水的玻璃杯,不許有水濺出來。車廂外面純天藍色,光滑得如同美製小轎車。廂內一切金屬製品,都是鎳或不鏽鋼的。窗子裝上雙層厚玻璃。兩廂銜接的過道,使人毫無兩節廂的感覺。全部是臥車,每廂最多只有十六個房間。「藍色快車」對外不賣票,車票是根據黨政領袖們需要分配的。票分三種:一等票無限制供給任何想吃的食物;二三等則有一定的配給,超過配給額的,另外付錢。車行之前,服務員在每個房間噴洒香水,供置鮮花,依時送飲料、香煙、水果,都是例有的。黨官們、將軍們、元帥們、部長們,最奢侈的念頭,都非滿足不可。這不外養兵千日,期待他們效忠,必要時他們還得交出自己的性命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