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停戰70週年: 他們真的是「反共義士」嗎?那些中國戰俘來台的故事

2023-07-25 16:00

? 人氣

1952年1月初,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代表在停戰談判中提出「志願遣返」原則,意即允許戰俘可以選擇去台灣,不用返回中國大陸, 但遭到北京及當時國際共產老大哥蘇聯的堅決反對。因此,戰爭又延續了約一年半。有分析稱,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推出志願遣返戰俘的原因很多,包含「人道」,「反共意識型態」以及杜魯門維繫自己的執政地位等種種因素。即便白宮高層反對之下,他仍執意推動中國戰俘「志願」遣返之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常成教授告訴記者,當時的蘇共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亦反對中朝就戰俘問題妥協,堅持要中朝繼續作戰。常成說,根據史料,在1952年8月史達林甚至冷血的告訴周恩來,「朝鮮人除了在戰爭中傷亡慘重以外,並沒有輸掉任何東西。」

朝鮮領袖金日成眼看統一無望,之前已多次表示希望盡早停戰。

常教授認同一些學者,包括沈志華的觀點,他們認為,歷史的意外轉折發生在史達林在1953年3月過世後。新接任的蘇聯新領導班子改變韓戰政策,催促中共停戰,毛澤東在各種壓力下,終於接受部分遣返戰俘。

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署《停戰協定》。

最終,2.1萬餘名中國戰俘中有三分之一,即7110人被遣返回國;而三分之二,1.4萬餘人去了台灣。這即是「為戰俘而戰」的韓戰後半場的大結局。

根據常教授的分析,這個結局卻一直是中共高層心頭之痛,戰俘問題迅速在中國成為禁忌話題。他解釋說,根據他的統計,在1952至1953年幾乎天天佔據中國官方《人民日報》版面的戰俘問題,後來就幾乎消聲匿跡。

直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北京,在正式會談中,周恩來突然對後者抱怨當年美國讓蔣介石介入戰俘遣返事宜,並說「我們對此事表現出極大的克制。」

韓戰時期,對台灣來說,面對毛澤東準備武力攻台的威脅,搖搖欲墜蔣介石政權,在美國的中國戰俘計劃中看到了機遇,國民黨以沒有出到一兵一卒,拿到最大的政治紅利;根據史家研究,彼時美國同意與台北合作,推動戰俘移台計劃,許多國民黨人士被派遣到韓國釜山及巨濟島兩大戰俘營,軟硬兼施進行策反、游說或威脅利誘戰俘來台的行動。最終多半中國戰俘到了台灣,成為蔣介石內外宣中的「反共義士」,鼓舞了國民黨軍人士氣。

華盛頓也因為韓戰,重新思考東亞冷戰局勢及台灣的戰略地位,讓蔣介石政權得以維繫,中華民國得到美國若干安全保障至今。

葉老先生來台後,先在台灣成家,軍中退伍後,又在台北開了幾十年的計程車,小孩長大成人後, 他搬到位於台北三峽區,專門照顧退伍軍人的「台北榮民之家」生活至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