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曾經表示,在攻擊開始前就讓台灣擁有武器庫存,這是美國從烏克蘭戰爭學到的教訓。畢竟在衝突爆發後,再向台灣提供補給會變得相當棘手,因為台灣是一個島嶼。不過五角大廈官員也表示,制定這批援助方案需要時間,因為諸多利益相關方面需要大量協調,也因為這是「總統撥款權」首次用於台灣。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28日則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台軍事聯繫,呼籲美方應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並停止製造新的台海局勢緊張因素。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J. Austin)今年5月在聯邦參議院撥款委員會曾表示,中國是美國唯一「同時具備重塑國際體系意圖與日益增強能力」的競爭對手,而且在印太地區的霸凌與挑釁行徑越見頻繁。對於台海危機,奧斯丁則說:「戰爭並非迫在眉睫,也不是不可避免,但我們必須正視中國不斷增強的武斷態度」、「美國將透過去年國會授權的『總統撥款權』,盡快為台灣提供額外的重大安全援助」、「美國要為台海和平盡一份力量,繼續做一個可靠的夥伴。」
《經濟學人》指出,鑑於奧斯丁曾說將在本財年結束前(9月30日)用完國會所授權的10億美元額度,因此拜登政府可能很快就會公布更多對台軍援。
對於援助台灣與烏克蘭大小眼,部分國會議員早就對拜登政府非常不滿。除了麥考爾之外,像是共和黨籍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去年也曾致信布林肯與奧斯丁,要求「優先考慮武裝台灣,而不是烏克蘭」,因為「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而言,台灣比烏克蘭更重要」。霍利當時指出:「奪取台灣是北京控制印太區域的下一步。霍利警告,如果北京成功併吞台灣,將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行動自由產生可怕的影響」、「(因此)如果台灣和烏克蘭都需要武器,應該優先提供台灣。」
霍利也認為「台灣很容易遭到中國封鎖,緊急情況開始後才向台灣運送武器將極其困難」、「現在就對台灣運送武器方能阻止衝突,任何蹉跎都會危及此一目標」。《華爾街日報》去年指出,由於美國對烏克蘭提供大批武器,使得對台軍售的交付進度出現嚴重遲延,包括反戰車的標槍飛彈與防空的刺針飛彈都無法交貨。霍利也在信中對布林肯抱怨,美國對台灣積壓的軍購訂單已從一年前的「超過140億美元」增加到「187億美元」。
《經濟學人》指出,不同與烏克蘭的情況,美國援台武器並非台灣遭遇緊急情況,而是美方認為提供台灣武器有助於防止台海爆發戰爭。但《經濟學人》也質疑,美方的行動可能引發新的危機。畢竟北京不會接受美方「對台軍援沒有什麼特別」的說法,中國國防部在白宮正式宣佈消息之前,也譴責美方對台灣提供武器「對台海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給中美軍事關係帶來重大戰略風險」。只是目前還不清楚,白宮宣布的對台軍援是否又會引起中方的大規模圍台軍演。
《經濟學人》認為,美方宣布對台軍援的時機(週五晚間)與方法(透過法律術語包裝),事實上暴露了拜登政府的恐懼、以及華府目前所面臨的三組矛盾:包括擔心引發新的美中危機、擔心被共和黨人指責對中國太過軟弱、擔心排擠烏克蘭的軍援需求。拜登政府雖然宣稱美國有辦法在協助擊退俄羅斯的同時威懾中國,但美國也在烏克蘭戰爭積極號召歐洲盟友幫忙,印太地區則是組成各種小型聯盟來遏制中國。
雖然美國國會去年授權五角大廈可動用10億美元規模的軍備援助台灣,但這比起美國遲遲無法交付的140億美元軍購訂單相比,依舊是杯水車薪。為了舒緩台灣的採購塞車,美國國會必須在下一個財年持續撥款,但《經濟學人》也警告,這件事取決於分裂的國會能否合作。不過對抗中國是兩黨目前少有的共識,川普「美國優先」的支持者在眾院顯然也有更大的影響力。他們對援助烏克蘭抱持懷疑態度,如果國會能繼續保持對台援助的態勢,拜登政府將面臨採取更強有力措施幫助台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