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經濟部突然發出新聞稿「痛斥」媒體報導「今年6月我國出口創14年來最慘」,坦白說,經濟部的駁斥並不專業、似是而非,而且馬上被主計總處打臉,身為台灣最該有點專業的財經部會,經濟部實在不該如此之丟人現眼。
經濟部在7月26日以「經濟數據的解讀本應回歸事實與理性分析」為題發出新聞稿說,「有關報載『今年6月我國出口創14年來最慘』,謹說明如下」,接著是3點駁斥,第1點是「經濟表現持續強健」,強調台灣出口快速成長,現在出口金額比過去大幅成長。第2點是「全球經濟放緩下,新興科技將帶動我出口動能」,第3點是「政府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出口」。
總之,基本上是否認媒體報導出口「創14年來最慘」的說法。行政院也同步出面指「相關內容並未真實呈現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實際狀況,並有刻意誤導之嫌」。
先說事實面,台灣對外出口出現連續10個月衰退、6月衰退幅度甚至高達23.4%,這是官方公布的數據,殆無疑義;而媒體所謂的「創14年來最慘」,也很明確是指「出口成長率」而非絕對數字,這也應該是很容易理解,更何況在「創14年來最慘」的前面就是「衰退23.4%」,而上回出口衰退最慘烈的2009年金融時,單月出口衰退幅度可達3-4成,這個「14年最慘」的說法也沒啥錯。
但經濟部顯然非要把這個「創14年最慘」扭成是指出口金額,然後以此來否認此說法、並指責媒體的說法錯誤。新聞稿中第1點就指台灣的出口,從2008年到2016年成長了9%,而2016年到2022年則高達71%的成長,顯示「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相較過去確實是成長更快」。
這些數據是沒錯,但跟媒體所指6月出口衰退23%「創14年來最慘」是兩回事,因為這個數據當然就是與去年同月比較的年增率,跟數年前的金額完全無關。而經濟部拿今年6月出口323.2億美元,與2009年6月出口170.6億美元比較,說「較14年前成長約90%」,同樣也是風馬牛不相干─經過14年的成長,現在的各項經濟數據(進出口金額、外銷訂單、經濟規模、國民所得…..),當然比早年高出不少,只是外界談的「14年最慘」所指就是年增率而非絕對金額。
一般在比較與解讀經濟數據時,因為墊基在經濟「應該要」持續成長的觀念上,比較任何經濟數據時,增長率一定是重點;如果經濟部的詮釋解讀正確,那2009年金融海嘯時,單月出口出現超過4成的衰退、創N年以來最慘,根本就不值得憂心,因為相較(例如)當時的14年前,出口金額比當時還高出不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