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黨宣傳最為根本的差異,是新聞的真實性。
國民黨的宣傳中,對中共和軍事方面的輿論報導多缺乏真實性,背離了新聞宣傳的基本原則。國民黨大量報導中共屠殺、將領內訌、生活糜爛、貪腐浪費的新聞,新聞局曾指示國民黨各個報館「搜集罪證」,「由本局編為新聞,供給各地報紙刊登」,以破壞中共在民眾心中的形象。但曾在西北行轅新聞處主管新聞發佈的張亞雄稱這些消息「離奇怪誕,令人無可置信」。
1947年,隨著國民黨在政治、軍事上的不斷失敗,其宣傳重點轉為信心的建樹。但對黨政高層來說,暴露政治腐敗及軍事失利的消息將動搖政權基礎,黨媒因此製造了許多國軍捷報,最糟糕的全線潰退也能被報導為「轉進」。孫士慶在論文中列舉諸多例子,如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部接受解放軍改編,卻被報導為「壯烈成仁」;1949年年初中共攻佔天津,中央社卻反稱「匪每次猛攻,徒有死傷纍纍」。
至於中共將領更是屢屢被「擊斃」、「投誠」。致使國民黨宣傳機構軍事新聞信用暴跌,民營報紙引用率更低。中央社廣州分社被稱為「遭殃社」,為造謠的大本營。
相較於國民黨媒體的浮誇、脫離事實,中共則是禁絕「一切不能確切說明事實的浮詞濫調,例如千軍萬馬、神兵天降等等」。
這種務實作風,以及各野戰軍組建新華社前線記者團,使其軍事新聞的真實性得到了保證。國民黨後方「搞新聞的不相信自己的新聞,他們往往向傷病、難民探聽消息,甚至偷聽中共的廣播」,前方軍隊更是心照不宣地收聽新華社廣播以瞭解戰況。
這種虛假報導涉及到各個方面,如1948年國府統轄區的經濟已在崩潰邊緣,國民黨黨媒卻宣傳幣值改革的不凡成效。
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教授賀海鵬對此指出,這些與民眾平日裏的耳聞目睹相違背,非但不能扭轉輿論,反被民眾棄如敝屣,無法發揮政府冀望的安撫民心作用。
事實勝於宣傳
蔣介石並非不知道國民黨在宣傳上的失敗,他曾特別手諭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彭學沛,要求國民黨的新聞機構深入研究中共的宣傳戰術,「於每星期檢討一次,詳加分析,必求徹底瞭解然後再研究對策」,想重新獲得人民的信任,「使人民相信國民黨是個可能為人民謀福利的黨」。
想法很美好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北京大學教授楊人楩曾經指出「清明的政治,就是執政黨之最好的宣傳」。中共用自身紀律的嚴明以及貫徹土地改革的做法,建立了自身的威信,帶給民眾尤其是廣大農民切身的利益,使他們心甘情願地支持共軍作戰。
因此,1948年,國民黨中宣部仿照中共製造宣傳歌曲廣為傳播,不過始終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