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行政院覺得多「大拜拜」可免水患?

2018-09-01 07:30

? 人氣

如果以這次的水災與未來治水而言,大概所有人都知道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台灣未來要面對的水患頻率與強度,都已與過去不同;經過數十年的水利建設治水後,大概所有專家、官僚單位都知道圍堵已難成事,必須考量「多留通道給洪水走」─也就是說滯洪池、滯洪帶、行水區、洪水平原復育等較過去更重要,而這些其實也開始在作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於某些地勢過低或下陷、甚至低於海平面、每雨必淹的地區,該如何處理,大概所有人都知之甚詳─不是遷移就是要全面改建築標準。而因應極端氣候頻率的增加,過去的水利工程設計準則,也到了該檢討修改的時候了。

治水當然是高度專業的領域,相關的各種意見,專業領域的學者其實早已透過各種管道方式提出,官僚單位也不可能全然狀況外;甚至官僚單位原本就與相同領域的學者專家有密切頻繁的互動,要召開全國會議,其實還是找來相同一批學者專家開會,實際上政府對其看法建議早就知道,真正的問題都在落實與執行多少。而開更多會議,甚至淪為以會養會,顯然是無助落實執行。

治水是必須根據地區情況與實務提出方案,而且每個地區的情況可能不同、方案亦不可能一樣,這絕對不是開會「營造共識」就能解決;大型會議的「共識」也作不了事,只有落實執行才能達標。

與其讓水利的主管單位水利署花費數月、籌備大而無當的大拜拜,不如讓水利單位擺脫這些無聊又無謂的文書作業與會議,把時間、力氣與資源花在落實執行的實務上吧,這種「全國XX會議」還是少開為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