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昨(30)日召開未登記工廠政策暨工輔法修法方向座談會,現場提出「工廠輔導管理辦法」(工輔法)修正版本,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今(31)日發聯合聲明,痛批經濟部的新方案完全是換湯不換藥,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擴大問題。
在未登記工廠政策暨工輔法修法方向座談會中,共有4、50位業者出席,立委林岱樺也出席,經濟部是由中辦雲瑞龍科長出席說明。據環團聲明指出,因為2020年6月2日,辦理臨時工廠登記的限期將屆滿,經濟部為了幫業者找後路,於是提出了《工輔法》修正版本。
經濟部提新修正版本 環團批:換湯不換藥
在《工輔法》修正版本中,主要分別為「工廠容許證明書」、「特定地區劃定改良」、「新訂都市計畫或產業園區報編」、「使用計畫」。環團說明,其中「工廠容許證明書」本質就是讓農地違章工廠,以類似農業加工的容許使用證明書方式,讓農地違章工廠可以繼續以假合法方式留在農地上,進而全面破壞既有土地管理制度。
另外,「特定地區劃定改良」則是將原本既有已非常零散的2公頃面積標準,再下修門檻標準到0.5公頃或1公頃,環團痛批根本是再進一步修惡。
而在「新訂都市計畫或產業園區報編」中,環團批評經濟部更是漠視歷年以收攏違章工廠名義,開闢各個工業區(例如:彰濱工業區、林口工業區),但工廠進駐工業區率卻極差。此外,「使用計畫」機制本質上更是農地違章工廠的假合法再進化,甚至是直接在法律效果說明上,明文說違章工廠消滅或遷移前,給予土地及建管的免罰。
環團也重申,違章工廠的臨時登記制度依法將在2020年6月2日落日,政府在剩下不到二年的期限內,應該拿出方案,讓取得臨時登記的7000多間違章工廠離開農地、進到工業區,讓這個錯誤的輔導政策終止。
環團強調,若各方都認同應對未登記工廠全面納管,目前就可以執行,若需要亦可在《工輔法》中增設納管條文,但絕不是將臨登與納管混為一談,假納管之名行臨登延長放寬之實。
「沒有環安,就沒有農安,沒有農安,就沒有食安!」環團表示,中高汙染性的違章工廠應立即退出農地,經濟部有權斷水斷電,卻從來沒有使用過,中高污染違章工廠在農地上繼續營運,就是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傷害,不但威脅食品安全、更是打壓農業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