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一年多前因拒絕在台灣問題上按照北京的指揮棒起舞而受到中國前所未有的打壓,包括經濟報復和外交關係降級。不過,立陶宛的一位國會議員說,立陶宛不僅頂住了壓力,而且還贏得了這場較量,並為其他國家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提供了一種範式。
在立陶宛2021年率先退出中國倡導的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後,在同年的11月又允許台北在維爾紐斯設立以「台灣」冠名的代表處後,北京對這個人口不到3百萬的波羅的海小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打壓。除了經濟制裁以外,中國憤怒的召回了它在維爾紐斯的大使,將大使館降級為代辦,並迫使立陶宛駐華大使等官員離開中國,希望以儆效尤。
北京視台灣為中國一個還有待統一的省份,反對台灣同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或互設官方機構。台灣如果要與中國的邦交國發展非官方的經濟文化關係,只能以其首府「台北」的名義,而不是可能給人聯想到國家的「台灣」名義在這些國家設立代表處或辦事處。 2021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台灣在中國的邦交國中第一個以台灣冠名的駐外機構。
立陶宛議員:北京打壓立陶宛,結果事與願違
立陶宛國會議員莫德基斯(Matas Maldeikis)最近在維爾紐斯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中國最初對立陶宛進行打壓時,想到的是閃電戰和一場速決戰,以展示北京的力量,認為立陶宛政府在這種強大攻勢下會垮台或做出讓步。他說,結果卻是大家沒有想到的。
「你知道,北約在我們這裡舉行了峰會。我們的經濟正在增長。在中國對我們進行制裁後,我們的出口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增加了45%。中國當時試圖把我們當作一個反面典型,即如果你不服從我們,下場是什麼,但這個例子正相反。它使其他人看到這樣一個例子,即如果你不服從,你贏。這是我們從未想過的場景,」他說。
這位曾率領波羅的海議員代表團訪問過台灣的議員說,現在的情況是,立陶宛並不急於要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倒是北京要不得不找到擺脫困境的途徑,要想辦法如何使他們的大使返回到維爾紐斯,然後「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翻過這一章」。
美國之音通過電郵向中國駐立陶宛代表處提出了採訪臨時代辦曲柏華的請求,但一直沒有得到回復。
小國為什麼敢於挑戰新興超級大國?
談到立陶宛為什麼敢於在台灣問題上對抗北京,莫德基斯首先提到了立陶宛的歷史和反抗強權的傳統。
他說:「我們是一個有著很長歷史的國家,一度是中世紀最大的王國等等。我們是一個歷史悠久而且有更廣闊視野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