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小國厄瓜多即將在20日舉行總統大選。然而,上周一名總統候選人遭到暗殺,震驚這個國家的1800萬人口。厄瓜多民眾對治安感到不安,他們想知道,他們的國家曾經是拉丁美洲相對和平的綠洲,為何現在卻變成政治人物可能在光天化日被殺害的犯罪樂園。據《紐約時報》17日報導,厄瓜多的主要問題包括毒品走私、黑幫犯罪,以及政府應對能力不足。
厄瓜多因為地理位置、邊界管制不嚴格,以及擁有重要的太平洋港口,多年來一直面臨毒品走私問題。近年來情況變得更糟,是由於監獄與教化機構收容人數暴增、但政府缺乏相關管理預算,導致監獄內部腐敗叢生、幫派雄踞。氣焰囂張的幫派更與其他國家的強大毒品集團結盟,種種因素使得厄瓜多變成全球毒品交易的重要地點,同時帶來了大規模的暴力犯罪,徹底改變數百萬一般國民的生活。
厄瓜多近一個月以來,有3名政客慘遭殺害。7月26日,太平洋港口城市曼塔(Manta)市長印其亞戈(Agustin Intriago)被槍殺;8月9日,厄瓜多建設運動(Movimiento Construye Ecuador)總統候選人維拉維森修(Fernando Villavicencio)遇刺,不到一周內,公民革命黨(Citizen Revolution Party)政治人物布里歐尼斯(Pedro Briones)14日也遭到殺害。
維拉維森修在競選期間多次警告,販毒集團與政府官員、政治人物有勾結。在被暗殺的前幾天,他也曾公開談論在地犯罪集團的威脅。首都基多的44歲女性維拉(Ana Vera)表示,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讓她不敢出門。最大城市瓜亞基爾(Guayaquil)的53歲計程車司機祖尼加(Marcos Zúñiga)指出,現在大家都不在餐廳用餐,「因為他們會殺了我們,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販毒勢力的崛起
就在上週,荷蘭港口鹿特丹查獲了價值6.6億美元(約新台幣元)的大宗毒品案,一批香蕉貨物中藏有近9噸的古柯鹼,這其中的細節已經不再令人驚訝。這批貨物的來源不是來自拉丁美洲最大的古柯鹼生產國哥倫比亞或秘魯,而是位於這兩者之間的小國厄瓜多。
長期以來,厄瓜多一直是哥倫比亞和秘魯毒品轉運的中心。從2016年開始,當地組織開始參與毒品的製造和分銷,與墨西哥、甚至遠至阿爾巴尼亞的販毒集團合作,厄瓜多逐漸成為歐洲最大的古柯鹼來源國。
厄瓜多政府部門的應對與鄰國政治情況的改變,導致這個結果。2007年至2017年期間,時任總統科雷亞(Rafael Correa)藉加強警務和大宗商品貿易,幫助數百萬人擺脫貧困,成功降低犯罪率。然而科雷亞2009年決定不再延長曼塔美國軍事基地的租約,該國軍隊與美國的緝毒合作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