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嘉觀點:不要再意識形態對抗了

2023-08-26 06:30

? 人氣

2023年4月14日,國民黨立院黨團立委鄭麗文(左)、吳怡玎(右)舉行「台獨類下架,保台不給力」記者會。(資料照,蔡親傑攝)

2023年4月14日,國民黨立院黨團立委鄭麗文(左)、吳怡玎(右)舉行「台獨類下架,保台不給力」記者會。(資料照,蔡親傑攝)

台灣的政黨真是奇怪。以前賴清德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藍營大罵賴,主張台灣獨立,會引發兩岸戰爭。現在賴清德詮釋:「所謂的務實就是根據事實,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沒有必要另外宣布獨立」。聽完這說法,應該是獨派出來大罵才對。結果,卻是也主張中華民國的藍營氣極敗壞跳出來罵賴,「為選舉轉彎」,深怕賴清德不再講台獨了。你說,奇怪不奇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來,各個政黨對國家前途、兩岸政策有不同主張,天經地義。隨時間演變,歷經一次次選舉的洗禮,各自做修正、調整,以貼近民意,更是理所當然。如果各政黨不做調整,持續抱持急統或急獨基本教義,不僅無法獲得中間選民支持,更無法贏得過半數選票,如何執政?反之,如果國內各政黨,對國家認同、定位都能逐漸趨於「現實」與「一致」,才能團結國人一起應對外來威脅、挑戰。試想,如果現在國民黨還聲稱要反攻大陸,統一中國,能夠在台灣繼續生存嗎?

還是國民黨仍是主張「兩岸同屬一中,未來要統一」嗎?果真如此,朱立倫主席應該出來宣布上述主張,還是侯友宜候選人能提出上述宣稱嗎?眾所週知,就算是心理「不排斥統一」的馬英九,在2008年出馬競選總統時,也只能宣示「不統、不獨、不武」啊。國民黨人捫心自問,目前在藍營支持者中,希望「未來要和中國統一」的是佔多數呢?還是少數?

2020年的大選,即使很多人對蔡英文的執政有所批評與不滿,但在習近平「助攻」下,蔡仍獲得史上新高的選票。民意已經非常清楚,台灣絕大部分民眾不願被中國統治,即使在中國的文攻武嚇之下。我想國民黨人應該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國民黨、侯友宜只能講「中華民國」,只能繼續自說自話「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攻擊「賴清德是台獨」,然後說「台獨等於戰爭」,企圖把「賴當選和戰爭做連結」。於是,看到賴清德重新詮釋「務實台獨」、破解國民黨的戰爭論後,便開始抓狂。

其實,在中國眼裡,即使是維持中華民國現狀,例如馬英九2008年的「不統、不獨、不武」中的「不統」,中國便也認為是「拒絕承諾推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也是屬於「兩個中國」或「獨台」,並不是中國所樂見的。所以,馬英九主政,中國對台灣的飛彈數量比阿扁時期,還是有增無減。因為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神聖不可分割」。但,中國這主張,台灣人可以接受嗎?國民黨敢附和嗎?

如果細看賴清德在彭博專訪的說法,「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沒有必要另外宣布獨立」、「蔡英文用中華民國(台灣)來稱呼我們的國家,未來他也會持續這樣推動,沒有另外更改國家名字的情況」、「責任是維持台海現狀,同時保護台灣,增進民主、和平與繁榮,所以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筆者認為,這說法,比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還保守。阿扁2000年的「四不一沒有」,「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議題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其實是有前提的,「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四不一沒有』」。如果前提不存在,「四不一沒有」自然就不存在。

兩岸關係與台灣定位,絕對是2024總統大選一個最重要的議題。個人誠摯期待,朝野各政黨,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都能誠懇面對「兩岸七十多年互不隸屬」的事實,也能根據「主權在民、住民自決」的原則,具體主張「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決定」。在這兩個共識下,各政黨可以各自表述如何和中國開展交流互動,也可以在其他國政議題(國防外交、能源政策、經濟發展、環保議題、氣候變遷、少子化問題、治安交通、人民安全、司法改革....等等)進行論述與辯論。各政黨,「對內競爭,對外團結」,如此台灣國力才不至於分散。也唯有如此,才能力保台灣的安全。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