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華郵》7月取得的Remotasks內部資料卻指出,延遲或遺漏付款的狀況相當普遍。扣除薪酬的情況有時毫無解釋,有時會以接案人工作成果不準確或遲交為由。勞工表示,他們嘗試救濟的結果通常毫無進展,甚至更糟的是,可能導致他們的帳號被停用。
23歲的查理斯(Charisse)表示,她花了4小時的工作完成一件原可賺取2美元(約新台幣64元)的案子,然而Remotasks只支付30美分(約新台幣10元)。26歲的傑奇(Jackie)表示,他投入3天時間做一個案子,本以為可以賺取50美元(約新台幣1600元),結果只得到12美元(約新台幣380元)。36歲的本茲(Benz)表示,他在該平台上累積超過150美元(約新台幣4780元)的報酬,但突然被平台踢除後無法獲得這筆金額。
25歲的保羅(Paul)表示,他在Remotasks接案3年,已經記不清被欠了多少錢。他2020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全職接案。雖然他曾經對協助訓練AI感到興奮,但現在他為僅獲得微薄收入的自己感到難堪,「我知道整個項目的預算很大,但其中一點也沒有流向我們。」
We @scale_ai are announcing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OpenAI today to be their preferred partner for enterprise fine-tuning.
— Alexandr Wang (@alexandr_wang) August 24, 2023
We are excited about the future of providing the perfect model for each enterprise's unique needs.
https://t.co/TdAa7R93SW
研究人員表示,迄今為止,有關AI倫理和監管的討論主要聚焦於AI可能失控或遭濫用。然而各界忽略的是,生產AI技術的公司還涉及勞工剝削的領域。像Remotasks這樣的「微型任務」平台通常聘用來自全球南方的自由接案人,以規避如最低薪資和公平契約等勞工法規。菲律賓AI倫理學家利戈特(Dominic Ligot)稱這些新興工作場域簡直是「數位血汗工廠」。
面對《華郵》關於Remotasks的調查結果,菲律賓政府官員表示他們感到震驚,但也承認他們難以監管這類平台。科技業的主管機關資通訊技術部(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表示,他們尚不了解在微任務平台接案者的收入情況,部長黃延光(Ivan John Uy)稱數據註釋是一個缺乏正式或嚴格監管的領域。
低薪、血汗的海外發包工作
Remotasks網站宣稱擁有超過24萬名接案人。亞歷山大‧王6月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採訪時,拒絕說清楚他的公司外包了多少數位勞工,僅表示他相信AI「讓更多人的集體專業知識成為可能」。
Scale AI除了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外,還獲得了數億美元的資金,為美國國防部進行數據標記。為在這些敏感且專門的數據集上工作,該公司開始在美國外包工作,不過絕大多數數位勞工仍位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