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東亞研究專家雷莫(James Raymo)表示,要提高生育率,首先必須提高結婚率。他指出:「問題不在於已婚夫婦生的孩子變少,而是人們是否願意結婚。」
未能解決少子化問題將帶來嚴重影響,中京大學社會學家松田茂樹(Shigeki Matsuda)表示,主要擔心的包括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國家財富的下降,社會福利保障難以維持,以及地方社區社會資本的流失。
是什麼讓人們不願結婚?
關於結婚率降低的原因,社會學家松田茂樹表示,並不是因為人們對結婚的慾望消失,根據國立人口和社會保障研究所去年調查,約有八成受訪者仍然想結婚。更大的原因是有障礙難以克服。自1990年代以來,日本年輕人一直面臨著就業前景不佳和薪資停滯的問題。
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自1991年至2021年,日本的平均年薪只成長了5%,而法國和德國等七大工業國(G7)經濟體的成長率卻達到了34%。松田說,這削弱了日本人走入婚姻的經濟能力。
普林斯頓大學的雷莫也有類似看法,他表示,日本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工時偏長的文化加劇了問題。他解釋:「如果你每周工作70小時,當然就不會有時間去認識合適的伴侶。」
這個危機可見於超市貨架和便利商店,那裡擺滿了迎合單身人士需求的包裝食品,同時在街頭也能看到許多專為單身生活設計的小型公寓。雷莫補充道,這個國家設計了各種便於獨自生活的環境。
對女性而言,經濟成本並不是唯一的熄火因素。儘管政府宣導丈夫應多參與家務,但日本仍然是一個高度男尊女卑的社會,女性婚後通常被期望擔任照顧者角色。宮越表示:「雖然法律上男女平等,但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存在根深蒂固的觀念,即女性應該生育和撫養子女,而男性則應該外出工作。」
免去「尷尬的對話」
在婚介家長協會的活動場地,輕柔的音樂播放,以緩和氛圍。一些父母已經參加過幾次,一些人則是首次參加。每個人都填寫了一份子女的介紹表,表單上列了一些問題,比如進展順利的話,他們是否願意搬出去住。父母們還攜帶著子女的照片,這些照片大多由專業攝影師拍攝,有些展示年輕女性穿著傳統和服,打扮得令人印象深刻。
這些單身男女的年齡範圍廣泛,多數在30多歲至40多歲之間,最年輕的28歲,最年長的51歲。他們的職業背景也各異,從醫生、護理師到公務員和秘書等等。
一對80多歲的夫婦表示,他們的兒子已經49歲,一直專注於工作,沒有時間談戀愛,但他們一直渴望有孫子,因此在報紙上看到這個相親活動後,決定參加。另一對70多歲的夫婦說,他們42歲的女兒因為想隨時和大學朋友外出玩樂,所以一直沒有約會對象。他們希望找到一位能夠照顧女兒的合適伴侶,而女兒也同意由他們來協助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