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未受威脅的限度是大氣臭氧,1980年代開始,全球逐步禁用破壞臭氧層的化學品,地球的臭氧層有望在未來數十年間完全恢復。臭氧層損害最嚴重的南北極地區上空臭氧層將分別在2066年、2045年回復到從前的厚度。
科學家表示「最令人擔憂」的發現是,對人類居住環境尤其重要的4個生物系統相關限度,包含生物圈完整性、氣候變遷、新物質引進、生物化學循環,皆處於最高風險水平。其中「新物質引進」是指,由人類新引進地球系統的化學品、或既有物質的新形式,例如塑膠、農藥、核廢料等,2022年一項研究顯示該限度遭突破,意味著新化學品對地球環境造成超負荷的影響。
涉及生態系統健康運作的「生物圈完整性」限度早在19世紀末被突破,由於自然界被破壞導致野生動植物大規模減少。同樣的破壞,尤其是森林大規模砍伐,使與土地利用相關的「土地系統變化」限度在上個世紀被突破。「氣候變遷」的安全限度在1980年代末就已被跨越,「淡水變化」限度則在20世紀初已經被突破。
「生物化學循環」指的是環境中氮和磷的循環,近代人類過度使用肥料使許多水域受到這些營養物的嚴重污染,致使藻類數量暴增和海洋生物死亡。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每年農地施氮量是安全值的三倍。理查森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評估了「大氣氣膠負載」限度,發現在一些地區,如南亞和中國等地,突破了地球限度。海洋酸化則被評估為惡化,並接近超越安全限度。
立刻為地球「降血壓」
基於「生物化學循環」、「氣候變遷」限度超出負荷的程度已經非常高,應對地球面臨的環境挑戰,必須採取兩個重要的行動。首先,我們需要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因為它們的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加速氣候變遷。其次,需要結束對環境有害的破壞性農業實踐,以保護土壤、水源和生態系統。
理查森向《今日美國》(USA Today)表示,量化地球限度確立了人類對全球環境影響的防護欄,「根據目前的科學理解,尊重這些防護欄,將最大程度地降低人類活動引發全球環境出現戲劇性且恐怕不可逆轉變化的風險。」
也就是說,地球限度並非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但超越這些點之後,地球環境就會發生突然且嚴重的惡化。這些限度的突破意味著地球的生命支援系統可能出現根本性變化,風險也隨之顯著上升。
提出「地球限度理論」的洛克斯特倫指出:「科學界和整個世界對全球各地社會受到的極端氣候事件真的很擔憂。但更讓我們擔心的是地球韌性降低的跡象。」他現在擔任德國波茨坦氣候衝擊研究中心(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主任,他表示,這種復原力的下降可能使全球升溫控制在1.5℃的氣候目標變得不可能,並可能將世界帶入真正的臨界點。
洛克斯特倫說:「如果想為地球上的人類實現安全、繁榮和公平,你必須回到安全的範圍內,但目前世界上並未看到這方面的進展。」未參與此研究的倫敦大學全球變遷研究學者路易斯(Simon Lewis)亦評論道:「地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遠不如以前穩定的狀態,這無疑是對我們的強烈警告,在處理環境問題方面需要進行深度結構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