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問題能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領導人除「專業」與「德性」之外應具備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力。因為,往往一個「面對問題能力」不強的領導者將拖垮整個政府團隊的執行力,從而導致人民失去對政府的信賴,尤有甚者民粹四起。反觀,當前台灣總統大選前的選舉政治如火如荼的展開,各總統候選人無不忙著爭取各自的選票。
然而,面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久的將來可能中止或部分中止都是接下來的總統候選人應該高度關注的議題。可惜的是,當前的候選人似乎視而不見,沒有任何候選人針對這個議題進行假設並提出未來相對應解決辦法。在面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台灣真有辦法離開中國大陸市場?如果在ECFA上中國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的限制,台灣的經濟將不受任何影響?如此嚴肅的問題難道不是當前總統大選候選人不可不辯的重要議題嗎?
此外,台灣是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台灣雖四面環海,但在國際法的規則下,海洋法上仍然受到大陸法規範的經濟海域有所限制,也就是這樣的因素下,一旦兩岸之間的關係有大的變動,中國大陸將可以針對所屬海洋領域進行封鎖。比如說,台灣西岸實施封鎖,換句話就是中國大陸不但不再跟台灣進行貿易、更可以針對台灣對外所進口的能源進行封鎖,這樣的結果將對台灣經濟帶來極大的傷害。如果再將台灣東岸的海域進行封鎖,將可以達成對台灣完整的經濟封鎖。如此,沒有能源就沒有經濟,在能源不足、出口經濟限制下台灣還能夠維持多久?誠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圍堵正一步一步地逼近,姑且不論是否要用武力解決,光這樣都是我們要積極面對的巨大難題。
2023年9月12日中國大陸國務院所出台重大台灣政策《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文中強調通暢台胞往來通道、便利台胞在閩生活、優化涉台營商環境、台生與教師的特別禮遇等各方面配套作出了佈署,此一政策改變了過往以台灣為主的思路。簡言之,現在大陸逐漸開展兩手策略,強調一切以大陸為主,按大陸的規則,築巢引鳳、國民待遇、共謀發展,已不在乎你來或不來。
綜合上述,筆者與中國大陸的學者朋友針對目前兩岸的關係作了討論,諸多學者均表達中國當前對於台灣政局並不看好,直白地說也就是台灣的官僚體制下誰當選都一樣。其中,某學者用了一個聽起來相當諷刺的譬喻:「選舉改變不了官僚下的政治,烏鴉都是黑的,只是胖瘦不一。」 誠然,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個說法也不能說完全錯誤。顯而易見,未來台灣經濟絕對是當前總統候選人不可忽視且需要面對的問題,而接下來的總統大選究竟該怎麼選,哪位總統候選人會以台灣民眾福祉為依歸,對未來台灣帶來最少的傷害?實在值得我們好好的省思。
*作者為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台灣校友總會兩岸教育交流中心執行長及中華國際菁英學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